饮食文化莜面栲栳栳形如蜂窝的山西著名
莜面栲栳栳,相信每个山西人都不陌生,作为山西著名的传统面食,制作工艺考究,成形美观,口感劲道,搭配独特蘸酱更是美味无比。故人们常说“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 关于莜面栲栳栳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隋文帝杨坚晚年昏庸,偏信奸佞之言,唐国公李渊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反而引得上怒,被贬至并州留守,而并州正是如今的太原。 由于李渊走的匆忙,加上从长安到并州路途遥远,在赴任路上,身怀六甲的李夫人动了胎气,只能停留在途中的一所寺庙休养保胎。李渊闲来无事,除陪伴妻子外,就是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一天,二人又日常聊天时,方丈突然想到一道美食,想要给李渊品尝一番。随即立刻叫厨房端上来一些面筒筒,个个排列整齐,如同蜂窝。 李渊品尝过这道美食后,神清气爽,体力大增,便向方丈讨教其名。方丈回道,这种美食是用当地出产的莜麦磨成面粉制作而成,因其放置在蒸笼内形如蜂窝,所以百姓又将其称为“莜面窝窝”。从那之后,李渊就将这道美食牢记于心,时常想念。 征战数年后,李渊当了皇帝,感念当年方丈留宿之恩,便将其派往五台山做寺院住持。赴任期间,方丈见到晋北一带盛产莜麦,就将制作莜面窝窝的技术传给当地人,从此便流传开来。人们见到这一美食类似于当地的栲栳,所以又将莜面窝窝改称为“莜面栲栳栳”。 历史上,山西是莜麦的主要产区,其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周边高寒地带,是一年生的杂粮作物。而莜面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常吃莜面有助于减肥和美容,还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使人身体强壮。 莜面栲栳栳除了是山西民间的家常美食外,还是招待宾朋的特色面食,取其谐音“犒劳”招待之意。有些地区每逢喜庆节日或宴请宾客时,多以莜面栲栳栳待客,年中岁末也要吃莜面栲栳栳,以祈盼全家团结和睦、财运亨通。 来源:山西文化记忆征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w/15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探访山西文化古迹美食与特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