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安徽大学本省生源比例过大致生源质量下
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增加安徽大学外省生源比例”,该网友的意思就是安徽本省生源比例过大,导致生源质量下滑,同时不利于省际互相交流,不利于外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安徽省教育厅回复,“为优化高校生源结构、促进省际交流,同时更好满足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省教育厅积极鼓励支持包括安徽大学在内的省属高校,通过招生计划对等互换等方式扩大省外生源。年,安徽大学投放安徽以外省份的普通本科招生计划达到名,比上年增加名。年,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省属高校在上年跨省计划方案基础上,加大对等互换力度。” 从安徽省教育厅给予网友建议的回复来看,是认可网友建议的。 在年安徽省招收安徽理工类考生人,文史类考生人,艺术类64人,共计人(不含中外合作、专项计划,数据源于招生计划,不是录取人数或报道人数(共计录取本科新生人,实际报到人),下同),招收外省考生人,外省占比约24.49%(算上总录取人数,外省比例将会进一步缩小)。 在安徽大学同层级以“省”命名或者代表“省”命名的高校中比较,如:山西大学年实际录取考生人,省内考生人;黑龙江大学年共招收人,省内人,外省人;江苏大学年共录取人,省内人;南昌大学年共招收人,省内人;福州大学年共录取人,省内人;河南大学年共录取人,省内人;贵州大学年录取人,省内人,等等。由此可见,安徽大学相较于其他高同层级“省”或者代表“省”命名的高校中,省内生源比例的确相对较高。(以上数据源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当然,我也认可网友的建议。对于招生计划的投放,我认为主要考虑几个方面:如,地区高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办学情况、生源吸引力、就业,等。以就业为例,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青海、宁夏、云南、贵州等地本身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相比较欠缺,如果外省高水平大学大量的招收了该地区考生,会导致本地区优质生源大大的流失,而且将来就业也一大批不会选择回生源地就业,阻碍地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再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高等教育发达和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些地区的高校除了满足本地区学生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外,还争取更多努力吸引外省学生,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留在高校所在城市或者区域,人才优势更加明显。总之,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只是看地方这么去权衡分配招生计划能够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安徽作为中东部省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急需人才的地方,而人才主要是在高校,除了满足本省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外,因此吸引外省优质生源报考是必须的举措。 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 据《安徽大学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届毕业生人,其中安徽省内生源人(专科69人,本科人,研究生人)本科及研究生就业人,在安徽省内就业的人,占比66.02%。从年以来,在安徽省就业的比例超过60%,并连续呈现上升趋势(年为60.97%,年62.02%,年63.21%,年66.02%),由此可见安徽省的发展得到了更多毕业生的认可,愿意留下来发展,因此就更需要人才。 虽然没有外省生源回生源地就业的数据和本省生源就业于外地的数据。总之,我个人认为增加外省生源比例对于安徽大学的发展是有利的,对安徽省也是有利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jy/1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华科考研山西大学,拿自然科学二等奖,冲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