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大同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东接阳高、南连浑源和怀仁、北邻新荣、西依大同市区,属晋冀蒙交汇之地。大同县辖7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年)。年,大同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万元,比上年增长7.5%。大同县是中国黄花之乡、国家火山公园、生态休闲胜地。大同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集居,系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据记载,夏朝属冀州,商朝属危方、下方,西周属鬼方,春秋属楼烦、代。大同县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年代建成,属赵国的代地。秦灭六国设平城、班氏,乃有平城之名。西汉置平城、班氏、平邑三县,东汉废县后又设郡,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仍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西晋,班氏、平邑并入平城,属并州雁门郡。

公元年拓跋猗卢定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为南都,修秦汉旧平城为北都,属代国,后为北魏代都,曾名为万年县,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理平城,北魏分裂后属东魏,北齐、北周曾名为北恒州、恒安镇、东州城、云中县,至此有云中一称。隋文帝统一中国置云内县。唐朝贞观年间置定襄城,后改为云中县、云中郡、云州。五代时期,为后唐所占,公元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改名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辽重熙十三年(年)划出大同县,从此沿用到今天。宋设云中府路,金属西京路大同府。元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属山西行中书省,后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清属山西省布政使司大同府,后属山西省大同府。

民国先后属北路观察使、山西省雁门道,废道后直属山西省。抗战时期,日伪、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权并存,党的政权设东大同,先后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晋冀区专署、北岳专署、雁北专署,曾建立过大阳天、大阳丰等县政府。年5月大同解放,东、西大同县合并,属察哈尔省雁北地区,另成立大同市。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年归属大同市称大郊区,年原大同县划为古城区。年恢复大同县建制,归雁北专署。年7月1日,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归属大同市。年6月,成立于年的大同县湖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蔚州疃、樊庄两村随之划割。大同县行政中心自古以来一直在市区,年迁到西坪镇。

大同县,接阳高、南连浑源和怀仁、北邻新荣、西依大同市区,属晋冀蒙交汇之地。大同县地形呈南北高、中间低走势,主要有采凉山系、六棱山系和东部火山群,平均海拔米。其中,平川.万亩,占55.13%;丘陵67.8万亩,占30.18%;山区33万亩,占14.69%,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县。大同县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带,春季风大干燥、夏季雨集中、秋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6.4℃,年活动积温.5℃,年平均降雨量mm,年平均无霜期天,年平均大风日数34天、平均风速3.0米/秒。干旱、冰雹、冻害等灾害性气候出现频繁。大同县农用地占.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5%。其中,耕地64.万亩(水浇地12.万亩,旱地52.万亩,菜地.9亩)。全县建设用地19.万亩,其中集体用地7.万亩,国有用地11.万亩。

全县林地达84万亩,牧草地达36.万亩,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度分别达23.6%、51.2%。境内有12种金属矿产,其中: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岗岩、白云岩探明储量分别为69亿立方米、5.5亿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和82万吨,还有煤、石英、长石、矿泉水、砖瓦粘土、砂、铁。主要工业品为活性炭、水泥、机砖等。大同县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兔、豺、狐子、山狸子、獾子、瞎老、黄鼠狼等,禽鸟类有鸡、鸭、鹅和天鹅、大雁、燕子、麻雀、鸽子、喜鹊、布谷鸟、啄木鸟、老鹰以及画眉、黄莺、山雀等。养殖业以牛、羊、猪、鸡和鲤鱼、鲢鱼、蛇鱼、鲫鱼、蛤蟆鱼等鱼类为主。大同县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和杨树、柳树、榆树等阔叶林以及苹果、梨、葡萄、杏、李、槟沙果等经济林。

大同县水资源总量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立方米。地表水属海河水系,以桑干河、御河、沙河和方城河、中高庄河等为主,形成了大中小型16座水库,水面达亩,湿地达6万亩。桑干河年均流量2.6亿立方米,境内流程58公里,注入境内的山西省第二大水库--册田水库,总库容5.8亿立方米,面积约5万亩,蓄水量万立方米,每年向大同市和大同二电厂供水万立方米,历年共向北京市输水2.3亿立方米。大同县辖7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湖东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西坪镇、周士庄镇、倍加皂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聚乐堡乡、许堡乡,共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

年,大同县总人口为人,全年出生人,死亡人,出生率11.58‰,死亡率5.46‰,自然增长率6.12‰。大同县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年,大同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7.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3.4%,5.3%,61.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由上年的30.6:24.3:45.1变为30.9:22.0:47.1。人均生产总值达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1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比率为36.0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jj/1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