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为什么是古代必争之地
山西大同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上,位于陕西省的背部,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就是蒙古高原了,蒙古高原是草原和戈壁,而黄土高原却是农耕文化的所在地,山西大同和兰州在地理位置上是相似的,都是汉人和胡人的边界,是连年战争的所在地,然而,大同不只是一个军事要塞,还是历史上的三朝古都,更为重要,在大同发生的战争更是级别更高的,甚至能够影响国运,比如说历史上的消灭东突厥、望都之战、岭北之战,隋炀帝雁门之围等等,那么,为什么大同能够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战争之地呢? 从远古时代开始,大同这个地方就有人类居住了,但是因为史料匮乏,记载很少,直到战国时期之前,大同都是一个荒芜的地方,属于边疆部族的地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军阀割据,形成了四家天下的局面,北方的晋国,西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秦国也不能忽视北方的晋国,于是就跟晋国联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晋之好,晋国在晋文公的时候,打败了楚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晋文公迅速扩张,成为春秋一霸,但是如此强大的国家却因为内讧分家,分成了三份,晋国末期,分成了韩国,赵国,魏国,这个时期就开始了战国时期。 虽然晋国被分成了三份,但是并不是平分了土地,最有权势的魏国分到了最多的土地,而韩分到了距离周天子最近的地方,是最富饶的土地,而赵,却分得了晋国最北方最贫瘠的土地,赵国拥有着最贫瘠的土地,背面有面临着边疆部族,只能自己自强,直到了赵武灵王时期,他发明了用少数民族的服装,击败了匈奴,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少数民族手中夺取了大面积的土地,在大同设置了云中郡,在南面设置了雁门郡,此时的赵国,是最强省的时期,拥兵百万,兵强马壮,但是秦国也是非常强大的,于是这两个国家爆发了战争,长平之战,但是这场战争以赵国损失了40万军队而告终,从此赵国就此没落了。 当时赵国年幼的李牧并没有参与这场残酷的战争,等他成年以后,他用示弱的战术,让匈奴觉得赵国容易攻打,结果匈奴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今天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因为他创造了步兵战胜骑兵的先例,这种例子在后朝曾经多次沿用,而李牧发明的两面包抄的方法也让后世敬佩,霍去病也成功运用,但是后期李牧被秦王的反间计所杀害,赵国也就此灭亡。整个战国时代,全都靠着赵国抵抗了阴谋数十年,大同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守卫着整个中原。 秦朝和汉朝刘邦都没有成功击退匈奴,汉景帝时期主要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并没有和匈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为了保持和平,汉朝一直用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汉武帝便开始攻打匈奴,从此匈奴与汉朝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汉朝也出现了很多攻打匈奴的有名的大将,比如霍去病,李广,大同就是汉军出击的桥头堡,它见证着匈奴的兴衰与没落,后期,匈奴逐渐汉化,融入了汉族。 然而,鲜卑族拓跋珪在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的都城就是大同,当时成为平城,原本是草原部落的鲜卑人拓跋珪迅速扩张领土,向南攻打,在大同建立了政权,从那以后,北魏灭掉了凉,夏,等国,一统北方,不过因为是草原部落,始终不能与中原人相比,北魏政权的很多制度都是不健全的,这就导致了北魏必须进行改革,后来经过了几代后,孝文帝迁都洛阳,而孝文帝其实是非常汉化的皇帝,于是他大力的推行改革,北魏也从此,由野蛮的草原部落转向了文明的汉化进程,也因此产生了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这种生命力,为后来的隋唐盛世作为基础,而平城,也就是大同,作为一个被抛弃的都城,其中的云冈石窟,仿佛都诉说着他的悲凉。 北魏灭亡后,隋朝统一了天下,大同又成为了一个边疆城市,但是为了抵御突厥,大同还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x/15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西大同值得一去的5个自然景观,环境优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