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行政区划调整,城区或将更名为泉中区
6月28日上午,城区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及更名工作情况座谈会。各代表一致同意我区区划调整方案,并一致认为,我区处于阳泉市中心,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名为“泉中区”符合城区区位特点,通俗、简洁、确切。城区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及更名工作情况座谈会 为使我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和更名事宜更加民主,准确、全面反映出我区特点,区地名办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6月28日上午,召集我区“两代表一委员”、对城区历史文化研究深入的社会人士及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区政府副区长高鹏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区民政局葛局长对我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及更名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各位代表、委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从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对区划调整方案和城区更名的名称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我区区划调整方案,并一致认为,我区处于阳泉市中心,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名为“泉中区”符合城区区位特点,通俗、简洁、确切。 高鹏强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和更名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提升城区整体发展水平。感谢代表、委员们以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区地名办及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工作的重要性。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主动深入基层,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为区划调整方案和更名工作留足民意空间。要积极促进行政区划调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使中心城区向东向南扩容提质,发挥城市中心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努力把阳泉建成为“山西向东开放桥头堡、晋东区域明珠城、转型发展先行市、城乡统筹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传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近日在阳泉城建吧有网友发布帖子《城区区划调整方案(暂定)》,其中详细说明了城区调整方案以及区名备选方案。 城区现状: 阳泉市城区建成区面积14.7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0.35%,下辖上站、下站、北大街、南山路、义井、坡底6个街道办事处、4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0.4万。 区划调整具体方案为: 将郊区义井镇(14个村)整建制划归城区,涉及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撤销阳泉市城区,设立阳泉市泉中区(备选名称还有站上区、桃园区),原阳泉市城区的行政区域和现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阳泉市泉中区的行政区域,阳泉市泉中区辖1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有14个村民委员会、5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备选名称站上区理由如下:一是城区前身为“站上区”。年首次命名,年1月“站上区”更名为现在的“阳泉城区”。二是“站上区”可以充分反映阳泉的历史来源,阳泉因正太铁路而兴,因车站而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历史贡献,具有特殊纪念意义。三是符合民意民声,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强烈意愿,特别是一些老干部、老同志,对“站上区”具有深厚的情节。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站上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还有新的寓意,昭示着城区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竞先上位、争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泉中区理由如下:“泉”取自“阳泉”。“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地理位置上,我区处于阳泉市中心;二是从区位比较优势上,我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名通俗、简洁、确切,充分反映了城区的现实状况。 桃源区理由如下:“桃源”取自于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在现阳泉宾馆所作的七律《赞阳泉》“飚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倒流瀑布浇坡地,揭破地层夺铝矾。廿六万人学二大,行看奇迹创空前。”充分反映了我区的人文渊源和文化内涵。而且“桃河”还是我区的母亲河,与我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民意。 放弃“沙江区”的原因:“沙江”是历史名称,当时为“沙江荒滩”,含有“荒凉”之意;且历史上还有“韩信杀将”的故事,“沙江”名称来源于“杀将”谐音,不符合人们追求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同时本报在今日日报7版刊发了政协阳泉市城区委员会石壮志文章《建议将城区更名为“德胜区”》 建议将城区更名为“德胜区” 阳泉市城区不但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而且承载着“中共第一城”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印记,承载着阳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担当。将“城区”更名为“德胜区”,符合城市定性,符合历史定位,符合城市功能。其理由如下: 从阳泉集市的形成考察。德胜街相对阳泉建市来说有“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情感和记忆承载丰厚”的特点,人们的归属感强,名称的美誉度高。将“阳泉市城区”更名为“阳泉市德胜区”,情感记忆衔接自然,名字响亮明快,好记易写,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交流。 从“阳泉站”“阳泉市”的命名考察。阳泉火车站因建于小阳泉村地界而得名,阳泉市因阳泉火车站而建市命名。现小阳泉北社区(原小阳泉村)域内,至今尚有“道德犹龙、保赤裕后”之训化民风、优化政声之碑铭牌坊犹存,这也可以作为“阳泉市德胜区”根脉传承、文脉永续、源远流长的诠释支撑之一。 从阳泉历史上“有份量”的重大事件考察。阳泉是年“九一八”事变后“最后一支被迫向我军投降的侵华日军”的投降之地,是中国共产党彻底打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以“阎留日军”作为内应而负隅顽抗、东山再起幻想的胜利之地。 从阳泉市的设立创建意义考察。阳泉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被誉为“中共第一城”,“中共第一城”因此成为阳泉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品牌名片。 从毛泽东留给阳泉的政治财富考察。出于战争需要,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迷惑敌人和隐蔽需要,曾经化名为“李德胜”。把“阳泉市城区”更名为“阳泉市德胜区”,以示纪念毛泽东留给阳泉的政治财富和毛泽东思想在阳泉建市中的巨大贡献。 从命名词语的谐音和寓意考察。“德胜”的谐音为“得胜”,寓意为“不断取得胜利”之意。“德胜区”地域人杰地灵、万事吉祥如意、人民幸福安康、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和新胜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拓奋进,旗开得胜。 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考察。“德胜”即为“以德取胜”,本身饱含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同时饱含着厚德载物、以徳取胜、德润人心、德被山河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从社会心理承受和社会发展过渡考察。把城区更名为“德胜区”,政治方向正确,意义健康向上,易于表达和书写,便于交流和寄托,历史性、时代性、开拓性和稳定性强,社会心理认可度、可接受度高,对外交流对接难度小、速度快,新旧区名之间的磨合时间短,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较小。 因此,建议把作为阳泉市城市中心区更名为“德胜区”。 政协阳泉市城区委员会石壮志 城区改哪个名字好欢迎网友参与互动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w/6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知道中国行政区划的前生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