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企重组,还需多少个4000亿转中长 导读:“去行政化”看起来美好,实际操作中却难做到顺“市”而为。如今陕西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力挺七煤企,贷款重组和信贷支持是不是抱薪救火?债务去压之后,煤企转型升级能否发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丨新华社

为支持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山西银行业将全面推广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预计,最晚到今年9月底,焦煤、同煤、阳煤、潞安、晋煤、晋能、山煤等七大省属煤企的银行贷款将全部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涉及资金多亿元。

自去过剩产能开始之后,今年上半年煤炭国企首次实现由亏转盈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8日发表的题为《煤电油气运适应供需形势变化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文:上半年,工业生产呈缓中趋稳态势,煤电油气运主动适应供需形势变化,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行业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具体来看,煤炭产量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国的煤炭产量16.3亿吨,同比下降了9.7%,降幅同比扩大3.9百分点。其中4月、5月、6月产量降幅分别为11%、15.5%和16.6%,呈逐月扩大态势。

库存出现"三降”

6月末,煤炭企业、重点发电企业、环渤海五港(秦皇岛、京唐、曹妃甸、天津、黄骅)存煤分别下降8.6%、16.6%和45%。

价格稳中回升

目前秦皇岛港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元/吨,比3月末上涨30元/吨,比年初上涨50元/吨。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下降7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3个百分点。五是煤炭消费继续下降。据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18.2亿吨,同比下降5.1%。受国内外差价影响,进口有所回升。上半年煤炭进口1.1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5月、6月同比增速均超过30%。

回顾煤炭行业下行之路

历经年~年的繁荣周期顶峰之后,煤炭行业开始不断下行。

产业萎缩致现金流恶化

年,众多扩建、新建产能开始释放,再加上下游钢铁、化工、水泥普遍产能过剩开工萎缩,致使煤炭企业不断降价保量。近年来,更有煤炭企业现金流急剧恶化,被迫举债维持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

山西七大国有煤炭企业年财报显示,其负债总额较年增千亿规模,达到1.1万亿元,增幅为10.2%。其中作为全国第三大、山西第一大煤企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同煤”)负债最多,截至去年底为.09亿元。

负债超过银行放贷标准

除此之外,居高不下的负债率也成为七大煤企陷入资金紧张局面的佐证。经过计算可知,截至年底,七大煤企的资产负债率为82.30%。负债率水平超越了70%这一银行放贷参考标准。

不过,自去过剩产能开始之后,今年上半年煤炭国企首次实现由亏转盈。

年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煤炭运行呈现出产量、库存双下降和价格回升的趋势,全国原煤产量为16.27亿吨,同比减少9.7%,矿存煤炭同比下降8.6%,去产能效果初显。

然而进入年,山西省七大国有煤炭企业“捉襟见肘”局面并未好转,持续陷入流动性负债难题。

据梳理,山西七大煤炭集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七大煤炭集团流动负债总计约亿元,其中同煤、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45亿元、.93亿元、.69亿元、.64亿元、.61亿元、.41亿元以及.39亿元。

终究成为僵尸企业

这些沉重的压力或成为压倒它们成为“僵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年至年的工业部门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年龄大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并且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僵尸企业更多。

报告认为,地方政府要减少对企业运行的干预,不要利用行政力量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不要给辖区内企业施加超出其负担能力的就业压力和财税压力,不要给缺乏效率、生存无望的僵尸企业提供各种补贴和迫使银行发放贷款。

可见,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甄别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去行政化”看起来美好,实际操作中却难做到顺“市”而为。

金融机构担纲重组

今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强调,金融机构应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信贷服务。

在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对有清偿能力的企业实施债务重组。

8月5日,在山西银行业支持省属煤炭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会上,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局长张安顺说:

“省属七大煤炭集团是山西煤炭产业龙头企业,无不良贷款、逾期、欠息情况,一直是银行业重要的优质客户,是‘有保有控’差别化信贷政策之‘保’的对象,支持七大煤炭集团合理融资需求,银行业义不容辞。”

据张安顺介绍,银监部门将积极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开办省属煤炭集团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一方面,实施贷款重组,将原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另一方面,对省属煤炭集团的合理融资需求,通过发放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予以支持。统筹考虑煤炭集团非煤板块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整体情况,提高企业融资满足率。

张安顺强调,山西银行业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落实好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精准支持力度:

对全省煤炭企业特别是省属煤炭集团中暂时遇到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成员企业,继续支持其合理信贷需求,不得随意抽贷、压贷、断贷;

对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去产能、流动资金有困难的煤炭企业,给予续贷政策支持;

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一律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关停淘汰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企业,要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高杠杆必须去掉,要做长期准备

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去杠杆的方法虽有数种,但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却没有一种能立竿见影,更没有一种是无代价的。

该如何稳住杠杆增速,找到长期化解的路径?宏观上要摒弃“放水漫灌”思想,已成为市场共识。权威人士指出,“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

而在具体操作中,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位专家表示,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情况不断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结构性”,意味着要更加注重精准施策。

事实上,寻找市场最大公约数,统筹推进改革,从来都是极具智慧考验。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对当前宏观调控中如何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首次明确将“去杠杆”、“去产能”与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联系起来。

“国有企业的基础性改革,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主要是,让金融机构建立更为健全的市场风险定价机制,同时将金融市场体系从间接融资主导向更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转变。”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李峰认为,“去杠杆过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而言都必然是一个相对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银行更应该从自身金融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出发,突破传统信贷融资业务模式,在债券、并购、投贷联动、股权基金等业务上加大创新改革。”

多位专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也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解释,去杠杆表面上看起来是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本质上还在于与其它任务相协调,提高资金等要素流动性与生产率,使要素从旧的、失去竞争力的领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经济聚集,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机制。

在这一场痛苦的蜕变中,政府必须坚持“援助但不兜底”,要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边界。

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政府应该权责对等,该由市场来做的事情,不越位、不缺位。

该作为的必须作为,但不能动不动就拿纳税人的钱来为国企的违约买单;

同时,处理债券违约,要有底线思维,立足于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最后,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绝不能倒退,债券处置也必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债企业、地方政府、承销机构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发挥各自作用,既不兜底,也要坚决防止可能出现的避债恶意违约,尽最大努力保护投资人、银行及银行背后亿万户头的合法权益。

重组之后是整合,只有管理提高,成功转型升级,包括山西煤企在内的各大国企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走向国际。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w/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