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肘关节的认识逐步深入,肘关节外科技术迅速发展,也更需术者熟悉较多的肘关节手术入路[1]。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为便于术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术野、尽可能保护神经等解剖结构、利用肌间隙或神经界面、充分止血及保护软组织等。

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肘关节手术入路可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2]。肘关节外侧入路及内侧入路易损伤皮神经末梢,导致术后感觉异常;由于肘后区皮神经较少,肘关节后侧入路较为安全[3];由于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肘关节前侧入路已较少使用。

肘关节解剖结构

肱骨远端解剖形态极不规则,且与功能密切相关。肱骨远端三柱理论将其分为内、外侧柱和滑车[4]。内侧柱远端构成内上髁,为前臂屈肌群、内侧副韧带前束和后束的附着点;外侧柱延伸到远端,包含肱骨小头,远端外上髁是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旋后肌和伸肌群的附着点;滑车为三柱结构中起连接拱作用的部分,其中央沟与尺骨近端的半月形切迹相吻合。桡骨近端近似椭圆柱体,桡骨粗隆在前臂完全旋前时位于后方,因此经肘关节后侧入路可修复。

肱二头肌腱止点。尺骨近端是尺骨最坚强的部分,由鹰嘴和冠突共同构成滑车切迹,是肘关节最重要的骨性稳定结构。肱三头肌止点位于鹰嘴背面。冠突前方为尺骨粗隆,有肱肌和骨间膜斜索附着,内侧缘有内侧副韧带附着,外侧为桡骨切迹,切迹以远有外侧副韧带尺侧束附着。桡骨近端通过上尺桡关节与尺骨桡切迹相关联,约占1/4圆周,剩余部分被环状韧带围绕,共同组成完整的环形结构。前臂中立位时桡骨头前外侧约°的弧形区域在前臂旋前和旋后过程中不进入上尺桡关节骨性间隙,该区域被称为安全带[5],是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放置钢板的位置。尺骨近端鹰嘴与冠突共同构成滑车切迹,鹰嘴关节面与冠突关节面之间横向的沟槽无关节软骨覆盖,可通过此沟槽进行尺骨鹰嘴楔形截骨。

肘关节两侧有坚强的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6]。内侧副韧带在肱骨内上髁呈扇形分3束(前束、后束和横束)至尺骨滑车切迹内侧缘。前束为独立的结构,是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的重要结构[7]。外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上髁下部,向下至桡骨环状韧带及桡骨外侧和尺骨旋后肌嵴,可稳定肘关节外侧。肘关节周围肌肉和神经血管结构主要可分成4组,内侧为旋前-屈肌群,外侧为旋后-伸肌群和桡神经,前侧为屈肘肌和正中神经,后侧为伸肘肌和尺神经。肌肉活动可使肘关节保持动态稳定以保护静态的韧带结构[8]。肱动脉、肱深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及其分支在肘部形成肘关节血管网。肱动脉损伤、断裂时须于肱深动脉发出下方予以结扎,以维持良好血供(侧支循环)[9]。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骨间前神经等皆有分支至肘关节,神经分布区之间常互相重叠。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通过狭窄的肘管,在多数情况下将尺神经移位会使内上髁或冠突内固定更易操作。

大部分正中神经至前臂屈肌的分支起自神经内侧缘,桡神经至伸肌群的分支均起自该神经外侧缘,因此正中神经内侧缘和桡神经外侧缘均为危险缘[10]。位于肘关节内外侧面的手术入路常利用一些肌间隙。肘关节手术入路不一定经过神经界面,由于切口一般不长,通常对支配肌肉的神经是安全的。在肘关节内侧,可将旋前圆肌辟开或将整个旋前圆肌剥离并翻向远端[11]。在肘关节外侧,甚至可以对任何间隙进行探查。

肘关节手术入路操作要点

了解肘关节局部解剖结构,尤其是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对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至关重要。

1.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是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根据肌间隙和从近侧尺骨剥离肌肉方式的不同,外侧入路可分为很多种,但无论何种入路,最重要的是保护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理论上,前臂旋前可使桡神经远离切口(图1)。Strachan等[12]研究发现前臂旋前可使桡神经从内向外偏移1cm。

图1经Kocher入路切开关节囊时,将前臂旋前可使骨间后神经内移,远离切口

Kaplan入路经指总伸肌与桡侧腕长短伸肌间隙,常用于骨间后神经探查术,由于桡神经离术野过近,目前已很少使用。目前常用的入路为Kocher入路(经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进入)及在其基础上的改良入路。确定Kocher间隙的标志是位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深筯膜下的1条薄束脂肪带。外侧入路适应证为肱骨远端外侧柱、肱骨小头、桡骨头骨折复位内固定及骨间后神经探查修复术等。切口体表投影由肱骨外上髁后方开始,斜向远端延伸至尺骨鹰嘴以远3cm[13]。

手术步骤:①沿皮肤切口投影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筋膜层,沿尺侧腕伸肌与肘肌之间切开,向两侧拉开尺侧腕伸肌和肘肌,暴露关节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和旋后肌;②将前臂旋前,使骨间后神经远离切口,且在外侧副韧带尺侧束前方切开关节囊;③如果需要进一步暴露,可切开环状韧带,但向下切开的距离不应超过桡骨头关节面2指,避免损伤骨间后神经。

技术要点:①在深筋膜层下有1条薄束脂肪带,为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的解剖标志;②骨间后神经距桡骨头关节面平均5.9cm,前臂旋前可使骨间后神经前移,距离切口较远;③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尺侧束位于肘肌前方,为预防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需在外侧副韧带尺侧束前方切开环状韧带。

2.内侧入路

内上髁截骨内侧入路最早由Molesworth和Campbell报道,虽然该入路可以良好地暴露肘关节结构,但需游离尺神经,且涉及截骨后骨愈合等问题,目前已很少使用。而内侧“过顶”入路可使肘关节良好暴露,不但暴露范围扩大,而且便于暴露冠状突和进行前方关节松解术[14]。

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内侧入路适应证较少,多用于尺骨冠突和肘关节前方骨赘探查、尺神经探查修复等。其切口位于肘关节内侧或后内侧,长15-20cm。

手术步骤:①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切开皮肤和浅筋膜,于皮下组织中游离并保护前臂内侧皮神经(位于臂内侧肌间隔前方深筋膜表面);②暴露尺神经和尺侧上副动脉,向下经内上髁后方潜入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将两者游离并予以保护,关闭切口时最好将尺神经前移;③切口近侧切除5cm长的臂内侧肌间隔,用骨膜起子于肱骨前侧剥离肱肌并用宽Cobb拉钩牵开,无论尺神经是否前置,均建议切除臂内侧肌间隔[15];④从内上髁切断旋前肌和部分屈肌腱,保留1.5cm宽的尺侧腕屈肌腱附着,并保留一定长度的腱袖以备术后吻合;⑤牵开旋前屈肌肌群暴露前方关节囊;⑥从肱骨后方牵开肱三头肌暴露后方关节囊。

技术要点:①肱骨内上髁、臂内侧肌间隔、旋前圆肌、前臂屈肌起点和尺神经是确定此入路的关键解剖标志;②轻柔屈伸前臂有助于感知尺骨冠状突的位置;③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与内上髁距离平均为4cm,与冠状突距离平均为1.5cm[16]。尺神经最好向远端游离至发出第1支尺侧腕屈肌支处以提供较大的活动度,避免术中过度牵拉尺神经。

3.后侧入路

后侧入路是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经后侧入路可处理复杂骨折及行肘关节置换术等,因此有“肘关节的正门在后方”的说法。近年来,学者们对后侧入路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jj/1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