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36781.html

长治市钢铁产业布局意见

  

  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对我市钢铁产业布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联合重组、产能置换、装备升级、钢焦联合、产业集聚、创新智能、绿色发展、延伸服务六大途径,建设千万吨级绿色精品钢铁基地。

  二、产业现状

  (一)企业情况

  全市具备钢铁冶炼产能企业现有首钢长钢、兴宝钢铁、太行钢铁、长信钢铁、金烨钢铁等5家,均为规模以上企业。其中,首钢长钢为国有控股企业,其余4家为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潞州、潞城、黎城、壶关等4个县区。

  (二)产能情况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炼铁产能合计.8万吨,炼钢产能合计万吨,其中:首钢长钢炼铁产能万吨、炼钢产能万吨;兴宝钢铁炼铁产能万吨、炼钢产能万吨;太行钢铁炼铁产能61.8万吨、炼钢产能万吨;长信钢铁炼铁产能万吨、炼钢产能万吨;金烨钢铁炼铁产能万吨、炼钢产能95万吨。

  (三)装备水平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炼铁高炉9座,炼钢转炉10座,其中:首钢长钢现有2座立方米高炉,3座80t转炉;兴宝钢铁现有立方米高炉、立方米高炉各1座,2座60t转炉;太行钢铁现有1座立方米高炉,2座50t转炉;长信钢铁现有2座立方米高炉,2座50t转炉;金烨钢铁现有2座立方米高炉,1座60t转炉。

  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和省工信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有序推进立方米以下高炉、平方米以下烧结机、吨以下转炉(电弧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等生产装备改造,确保限制类装备年底前完成升级,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目前,我市所有炼铁炼钢设备均为国家限制类装备,已不能满足项目建设和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三、布局规划

  按照国家批准的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原料供应、交通运输、土地要素、环保要求等因素,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小散乱”局面,建立钢铁产业协同发展、要素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互通、生态资源共享等机制,实现钢铁产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布局重点

  全市钢铁产业布局以黎城县工业园区、潞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实现产业集约化、产品差异化、企业智能化。通过产能置换、股权合作、产权流转等方式对全市钢铁产能进行重组整合,在黎城县工业园区建设0万吨钢、万吨焦炭生产项目。同时发挥潞城区焦化产业优势,通过外购钢铁产能等方式,在潞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万吨钢生产项目。

  (二)发展方向

  通过整合重组,实现钢铁工业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有序推进钢铁企业向工业园区、经开区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黎城县0万吨钢生产项目以生产新型建筑高品质长材与型材、板材与管材等产品为主,潞城区万吨钢生产项目以生产热轧卷板和中厚板、家电用钢、汽车用钢和船板等结构用钢为主,在我市基本形成全产业、全系列、全产品覆盖格局。推进产业链延伸,建设各具优势的钢材深加工和用钢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十个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专业化产品。

  (三)装备要求

  规划建设项目必须使用立方米以上高炉、平方米以上烧结机、吨以上转炉(电弧炉)、50吨以上合金电炉等生产装备。

  (四)智能化要求

  规划项目要建设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化系统。主要指标包括:企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85%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超过10台工业机器人在钢铁企业实现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制造过程智能化发展。

  (五)环保及其它要求

  规划重组整合后的钢铁企业非限制类产能达到%以上;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吨钢综合能耗降至全国行业平均数值以下,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环保在线监控体系实现全覆盖;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切实通过钢铁行业循环利用的有效解决途径,形成钢铁生态发展的新格局;严格遵守规划环评相关要求,满足当地环境及水资源承载力和能耗指标、水耗相关要求。

  四、推进措施

  (一)推进产能重组整合

  建立全市钢铁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平台,通过产能指标的市场化交易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置换,促进钢铁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市内有关产能退出与钢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有序衔接。

  (二)强化财税金融扶持

  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建立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支持钢铁企业实施职工安置、产能置换、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环保搬迁。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建立项目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引导产业集群项目跨区域兼并重组联合。引导扩大信贷投放,支持重组钢铁企业多种渠道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三)依法依规统筹协调

  各相关部门要把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加强政策、规划、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有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加强信息、信用等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各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合力,督促企业严格遵循质量、技术、环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x/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