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房屋建筑,占地相当于一个山西我
我国地理情况到底啥样?“家底”刚被摸清 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车齐出动,历时3年多,投入5万人,绘制出了我国第一份全覆盖、高精度的“地理国情图”。 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公布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结果:全国植被覆盖面积达到.6万平方千米;全国房屋建筑(区)占地15.3万平方千米,约等于一个山西省的面积…… 来来来,小编顺道给大家科普一下:山西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摸清地理国情“家底”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呢…… 它有助于科学分析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为了解国情、把握国势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摸清地理国情“底数”:一块平方米绿地清晰显现 作为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及空间分布情况。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说,普查获得的地理信息,一方面囊括了我国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基本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湖泊、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等的位置、范围、面积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查清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况,掌握其类别和位置。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的普玛江塘边防派出所官兵在岗布冰川下巡逻。(图片来源:新华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为最大限度提高地理国情普查精准度,普查部门一方面采用“卫星+航空摄影”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优于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另一方面实施人工野外实地核查,进一步提高普查质量。 “城市最小采集面积为平方米,相当于一块10×20米见方的绿地或水池的地理信息,在普查中都能统计出来。”李维森说。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介绍,在京津冀地区,普查人员开展了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城市空间扩展、自然生态空间地表沉降等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数据明晰让监管部门“心里有底”,应对举措更有针对性。
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共享提供优质公共产品
国情调查一直有,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都掌握相关数据,为何还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 “选取了各领域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普查数据可为各部门开展调查、统计、评价提供统一的地理国情信息公共基底。”李维森说,地理国情普查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调查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互补性,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相互校核、相互补充。 游客在安徽金寨县铁冲乡玉兰花谷内游览。(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了解,过去政府一些部门和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采集了大量地理数据,但有的部门和机构把信息资源视为部门资源,不愿将手中的地理数据拿出共享,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不同部门重复采集数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而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则从一开始就将相关数据向公共部门开放,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数据壁垒,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应用普查结果,客观评价京津冀地区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推进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则利用普查数据整治重点城市黑臭水体。 “此外,国家林业局将应用地理‘底图’进行东北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监测,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借此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贵州省则结合地理数据推进精准扶贫作战图管理系统建设。”李维森说。
成果不“锁进柜子”:“地情图”助力科学决策
“摸清‘地理家底’是基础,关键还要用好、用活地理信息数据。”李维森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并非“一查了之”,成果不会“锁进柜子”,而会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监测城市地表沉降、祁连山冰川变化,再到观测三江源等重点区域生态变迁,依靠精细化的测绘和数据分析,助力科学决策。 针对资源性城市转型发展需求,测绘部门采用遥感技术,对抚顺矿山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当地采煤区沉下区域向北扩展,超越了限采界限,部分区域地表位移明显,存在诱发滑坡的可能性。“这个监测成果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 年12月6日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图片来源:新华社) 推荐阅读啥?超速20%扣6分,超速40%不扣分!山西人,这些交规你必须门清 儿童基因检测能发现天赋?专家:有一定科学性,但是…… 细思恐极!你做什么全世界都知道?男子偶然发现个网站,点开吓一跳 据新华社 编辑贾瑞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w/9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很严肃地说,千万别来山西上大学,因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