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一直游离于山西之外龙山大先生
大同 《元史》地理志:“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大同路。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为大同路。户四万五千九百四十五,口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五、州八。州领四县”。通过元史我们清晰的可见,也就是说,大同路管辖一个司,五个县、八个州。一个司就是录事司。元朝制度规定,凡事路治所在的城镇,设一个或者几个录事司,来管理城区的居民。大同路治所设在大同县,因此大同县城里还有一个居民的录事司。 大同地区五个县是大同、白登、宣宁、平地、怀仁。八个州是弘州、浑源州、应州、朔州、丰州、云内州、东胜州、武州。元代大同路的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雁门关以北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一部分,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呼和浩特地区、包头地区,大同路的辖区虽然很大,可人口却很少,人口不足十三万,可谓地广人稀了。若与现在这些地区人口数相比较,已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大同元代在辖区范围内设置了十个省,作为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元史》地理志说:“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为路二十九。”也就是说,今天山东、山西、河北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不设省,是由元代中央直接管辖,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直接管理上述区域。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分为三个路,即北部的大同路,中部的冀宁路,南部的晋宁路。因元代中央直接管辖的“腹里”地区过大,便又产生了“道”这样一种行政机构,代中央管理几个路的行政事务,所以“腹里”地区的道,与省相类似。 大同地区在元代“腹里”地区设有二个道,即在今山东省境内设“山东东西道”,辖区为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在今山西省境内设“河东山西道”,领大同、冀宁、晋宁三路,有今天的山西全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及河北省张家口部分地区。“河东山西道宣慰使”设在今大同市。大同在辽、金时期是这两个朝代的西京,雁门关以南是宋朝的区域,山西省一分为二,南北对峙,元朝统一中国后,大同作为原辽、金的陪都,加上与蒙古国都和林与元朝都城大都(北京)都相对较近,所以河东山西道设在大同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元代,山西省的政治中心在大同也就不言而喻了。 悬空寺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则是在明代,即使在明代,大同地区设有宣大总督、大同巡抚、大同总兵、山西行都司,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一切事宜也是由明朝中央统管,基本和太原无任何交涉。大同真正成为山西省的一部分则是在清代而已。日伪时期,大同和山西省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汉奸政权;年后,大同属于察哈尔省,五十年代初又成为山西省的一部分。 云冈石窟纵观历史,大同与山西省的关系始终是不固定的,从经济、语言交流来看,大同更多的是与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等地区联系较多,从民风。民俗上看,大同与内蒙古中部地区更为接近。假如有一天,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同再次脱离山西省,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桑干河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s/16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跨区域事项新电子税务局操作讲解山西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