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墓,位于大同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灵丘县名由此而来,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67米。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墓园遍植树木,坟丘绿草覆盖。经重修牌楼、墓丘后,武灵墓更显得气势宏伟,巍峨壮观,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面的广场名为武灵广场。

天镇县盘山石窟位于大同天镇县东南方向四公里处。盘山石窟四面环山,在连绵山脉的怀抱之中,山坳如盆。唐代时这里建有一座寺庙,被称为“盆儿寺”。明朝弘治五年(年)由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开凿石窟。很有意思,在这个形状如盆的山坳里,只有东面有几块不规则的巨石杂乱地分布在陡峭的崖壁上

古城墓群,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

大同浑源文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安社区永安西街路北。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原为三进院布局,中轴线现仅存有戟门、大成殿、尊经阁,大成殿两侧建配殿。

大同兴国寺,据《大同县志》载:“此寺为明代万历己未年()所建,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寺院建筑宏伟,规模极大,坐西朝东,顺势修建,层层叠高。院内正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供无上至尊佛像;下层建三孔窟洞,横匾书“兜率宫”三字。宫内盘砌着大斋炕和顺三炕,为受法禅坐修行处所。山门两侧建有两座龙壁,门对面为五彩琉璃五龙壁(已移至善化寺(西院)。此寺是明代建筑规模宏大的寺院之一,历史上寺内多住高僧

北魏鹿苑是历史上的北魏鹿苑初建于道武帝天兴三年,位于大同东方山与白登山之间,西傍御河一带,是北魏王朝大型皇家园林。据史料记载,这里当年林木葱郁、湖水潋滟,兔、鹿等野生动物栖身其间,成为皇家祭祀、狩猎、休闲娱乐、避暑之地。

大同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城区帝君庙4号,鼓楼东南角,为明代建筑,后仅存一大殿和两偏殿,大殿为二层楼阁。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古都保护开发,对帝君庙进行了全面整修

 宁静寺位于破鲁堡村北城墙下,系大同市保存较完整的辽代建筑之一。历经多次修缮,方得以保存至今。该寺现有大殿、中殿、偏殿、禅房等15间,殿内存有塑像60余尊,寺内还存有一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宏钟,一粗约2.5米的古榆,精美的明代彩绘壁画等。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西约米的十里河南岸,具体开凿年代不详,据造像风格判断,约开凿于北魏云冈中期(公元~年),辽代曾有修建。相传在云冈石窟开凿初期,工匠因受鲁班传授雕凿技法,在其西侧开窟造像,四时祭祀,该窟因名鲁班窑。鲁班窑石窟是云冈石窟的组成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

云林禅寺坐落在山西省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俗称西寺,西大寺。据雍正七年(年)《阳高县志》载,云林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清光绪、宣统年间修葺扩建。该寺本身的价值在主殿三面殿墙的壁画。年1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大同天镇县城西街北侧有一座古刹—慈云寺,号称关北巨刹。据清光绪《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法华寺,大辽开泰八年(年)重修,大明宣德五年(年)再次重修,役臣千户熊亮奏赐额名《慈云寺》。现在能看到的慈云寺,大体是明宣德年间保留下来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慈云寺规模宏大,点地一.六万平米,现存单体建筑31座,年和年相继公布为省、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广大朋友们浏览请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s/1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