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太行、太岳、太原3行政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晋南、晋西北区,合并设立山西省,省政府驻太原市。下辖兴县、忻县、阳泉、汾阳、长治、临汾、运城7专区和太原市(华北人民政府年8月1日批准)◎阳泉专区更名为榆次专区,驻榆次县(华北人民政府年9月5日批准)◎忻县专区的孟县和汾阳专区的灵石县划归榆次专区(华北人民政府年9月5日批准)◎年4月4日太原市解放,定格为地级市,下设第一至十六区◎撤销阳泉市,设立阳泉工矿区(山西省人民政府年9月30日批准)◎撤销长治市,设立长治工矿区(山西省人民政府年11月3日批准)◎撤销榆次市,并入榆次县◎撤销临汾市,设立临汾县◎永济县驻地由蒲州镇迁至赵伊镇◎太原市第一至十六区合并为第一至八区(太原市人民政府年5月7日批准)◎石门市(今石家庄市,当时由华北人民政府直辖)的阳泉市划归山西省(华北人民政府年8月19日批准)◎察哈尔省的繁峙县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华北人民政府年9月5日批准)

◎太原市第一至第八区合并为第一至第四区(太原市人民政府年月16日批准)◎设立太原市第五区(山西省人民政府年8月10日批准)◎设立运城镇,以安邑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襄陵县驻地由城关迁至赵曲(山西省人民政府年3月7日批准)◎岚县驻地由城关迁至东村(山西省人民政府年8月日批准)

◎撤销汾阳专区,所属的晋源县划归太原市;石楼县划归临汾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孝义6县划归榆次专区(国务院年3月16日批准)◎撤销晋源县,并入太原市郊区办事处(内务部年6月17日批准)◎设立太原市第六区、第七区,以原晋源县为行政区域(太原市人民政府年8月日批准)◎撤销阳泉工矿区,设立阳泉市(地级)(内务部年1月11日批准)◎撤销长治工矿区,设立长治市(地级)(内务部年1月11日批准)◎安泽县驻地迁至府城镇(今城关镇)

-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撤销兴县专区,所属的兴县、五寨、神池、河曲、保德、岢岚、岚县、偏关8县划归忻县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4县划归榆次专区(内务部年6月17日批准)◎阳泉市改由省直辖(山西省人民政府年4月9日批准)◎撤销清源县、徐沟县,合并设立清徐县,驻清源城(内务部年6月13日批准)◎设立阳泉市第一区、第二区◎撤销察哈尔省,将大同市、雁北专区全部和天镇县划归山西省;其余的张家口、宣化市和16县划归河北省管辖(中央人民政府年11月15日批准)

3年

◎长治市改由省直辖(山西省人民政府3年7月日批准)◎设立大同市第四区(山西省人民政府3年4月日批准)◎撤销太原市第四区,并入第三区、第七区(山西省人民政府3年11月6日批准)◎太原市第七区更名为第四区(山西省人民政府3年11月6日批准)◎设立长治市黄碾区、城郊区◎山西省繁峙县第二区南庄旺、寿长寺、银河、老爷庙四个行政村(共18个自然村)划归河北省阜平县(华北行政委员会3年7月1日批准)

4年

◎撤销临汾专区、运城专区,合并设立晋南专区,驻临汾县(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设立榆次市,以榆次县的城关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临晋县、猗氏县,合并设立临猗县,驻猗氏(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万泉县、荣河县,合并设立万荣县,驻解店(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虞乡县、解县,合并设立解虞县,驻原解县城关(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洪洞县、赵城县,合并设立洪赵县,驻原洪洞县城关(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离石县、方山县,合并设立离山县,驻原离石县城关(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潞城县,长治县,合并设立潞安县,驻长治市(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大同县、怀仁县,合并设立大仁县,驻大同市(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撤销襄陵县、汾城县,合并设立襄汾县(国务院4年4月9日批准)◎襄汾县驻地迁至史村(山西省人民政府4年10月14日批准)◎撤销大同市第一、二区,合并设立城区(大同市人民政府4年4月14日批准)◎撤销大同市第三、四区,合并设立郊区(山西省人民政府4年6月1日批准)◎太原市第一至第六区分别更名为南城区,北城区、新城区、小店区、晋源区、万柏林区(山西省人民政府4年6月5日批准)◎山西省平顺县的苇池凹村、高家台村划归河南省林县(内务部4年1月11日批准)

5年

◎撤销运城镇,并入安邑县(国务院5年7月8日批准)◎安邑县驻地由安邑镇迁至运城(山西省人民委员会5年10月1日批准)◎撤销长治市黄碾区,并入潞城县(山西省人民委员会5年月6日批准)◎大同市口泉矿区更名为口泉区(大同市人民委员会5年6月3日批准)◎山西省左权县垴沟村划归河北省武安县(国务院5年月15日批准)◎山西省平定县杜家庄、测鱼、白城、南藁亭、南寺、石门六个乡共二十三个村划归河北省井陉县(国务院5年1月0日批准)◎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共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修武县(国务院5年10月14日批准)

6年

◎撤销雁北专区、忻县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专员公署驻忻县(国务院6年5月18日批准,未实施,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6月5日报国务院备案)◎设立长治市黄碾区,以潞安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年11月3日批准)◎阳泉市第一区,第二区更名为站上区,荫营区◎山西省晋城县西尧乡的云台、风门、西东水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沁阳县(国务院6年8月11日批准)

7年

◎撤销太原市新城、小店、晋源、万柏林4区,合并设立郊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7年4月3日批准)◎撤销阳泉市站上区、荫营区,合并设立郊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7年9月18日批准)◎山西省平定县汪里、梁江两个乡划归河北省井陉县(当时因群众思想不通未交接,至年3月始将大梁江、小梁江、汪里、固兰四个村划归石家庄市井陉区领导)(国务院7年3月日批准)

8年

◎撤销雁北专区、忻县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专员公署为大同市(国务院8年11月3日批准)◎榆次专区更名为晋中专区(国务院8年11月3日批准)◎长治专区更名为晋东南专区(国务院8年11月3日批准)◎省辖的大同市委托晋北专区代管(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6月4日批准)◎省辖的长治市委托长治专区代管(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6月4日批准)◎省辖的阳泉市、榆次市委托榆次专区代管(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6月4日批准)◎撤销万荣县,并入稷山县(国务院8年3月日批准)◎撤销榆次县,并入榆次市(国务院8年5月9日批准)◎撤销隰县、大宁县,合并设立隰宁县(国务院8年5月9日批准)◎撤销霍县、汾西县,合并设立霍汾县(国务院8年5月9日批准)◎撤销平定县,并入阳泉市(国务院8年9月5日批准)◎撤销屯留县、长子县,合并设立屯长县,驻原屯留县县城(国务院8年9月5日批准)◎撤销襄垣县、沁县,合并设立襄沁县,驻原沁县县城(国务院8年9月5日批准)◎撤销应县,并入山阴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岚县,并入静乐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盂县,并入阳泉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祁县,并入太谷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吉县,并入乡宁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平鲁县,并入朔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阳曲县,并入太原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清徐县,并入太原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天镇县,并入阳高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广灵县,并入浑源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右玉县,并入左云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偏关县,并入河曲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岢岚县,并入五寨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昔阳县,并入阳泉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寿阳县,并入榆次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文水县,并入汾阳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灵石县,并入介休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左权县,并入和顺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榆社县,并入武乡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陵川县,并入晋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高平县,并入晋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沁水县,并入阳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浮山县,并入临汾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大仁县,并入大同市,称市郊区,驻大同市(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河曲县,并入保德县、兴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神池县,并入五寨县、宁武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交城县,并入太原市、汾阳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潞安县,并入长治市、黎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平顺县,并入壶关县、黎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绛县,分别并入翼城、闻喜、垣曲3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霍汾县、洪赵县,合并设立洪洞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离山县、中阳县,合并设立离石县,驻原离山县县城(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襄沁县、沁源县,合并设立沁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忻县、定襄县,合并设立忻定县,驻原忻县城关镇(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隰宁、蒲县、永和、石楼4县,合并设立吕梁县,驻原隰县县城(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崞县、代县,合并设立原平县。崞县部分地区并入宁武县;代县部分地区并入繁峙县;以两县其他地区合并为原平县的行政区域(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曲沃、新绛、襄汾3县,设立侯马市,以襄汾县的部分地区和新绛、曲沃县为其行政区域;襄汾县其余并入地区临汾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撤销安邑、解虞、临猗、永济4县,合并设立运城县,以永济县部分地区和安邑、解虞、临猗3县为其行政区域;永济县其余地区并入芮城县(国务院8年11月1日批准)◎平陆县驻地由城关迁至圣人涧(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4月15日批准)◎垣曲县驻地由城关迁至张刘村(今新城镇)(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5月3日批准)◎河曲县驻地由巡镇迁至城关镇(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7月1日批准)

◎太原市河口工矿区更名为古交工矿区,驻地由河口迁至古交(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6月4日批准)◎设立太原市河西区,以白家庄等4个街道办事处,晋祠、晋源等4个乡(镇)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7月5日批准)◎设立太原市河口工矿区,以交城县、阳曲县划入太原市的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人民委员会8年8月9日批准)◎撤销阳泉市郊区◎撤销长治市黄碾区,城郊区

-8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9年

◎撤销太原郊区,并入北城、南城、河西3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9年3月3日批准)

◎设立盂县,以阳泉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应县,以山阴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蒲县,以吕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沁源县,以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襄垣县,以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临猗县,以运城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浮山县,以临汾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万荣县,以稷山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霍汾县,以洪洞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昔阳县,以阳泉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广灵县,以浑源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偏关县,以河曲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保德县,以河曲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平顺县,以壶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屯长县,以长治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陵川县,以晋城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榆社县,以武乡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寿阳县,以榆次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文水县,以汾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交城县,以汾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中阳县,以离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石楼县,以吕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清徐县,以太原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阳曲县,以太原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沁水县,以阳城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设立左权县,以和顺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1月7日批准,9年实施)◎原平县驻地由城关(今崞阳镇)迁至原平镇◎设立太原市郊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3月5日批准)◎撤销大同市郊区,设立怀仁、古城、云冈3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3月18日批准)◎撤销太原郊区、北城、南城、河西4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8月8日批准)◎撤销大同市云冈区,并入古城区、口泉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9月5日批准)

◎撤销晋北专区,分别设立雁北专区、忻县专区(国务院年6月日批准)◎大同市、阳泉市改由省直辖(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11月日批准)◎设立岚县,以静乐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代县,以繁峙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祁县,以太谷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夏县,以闻喜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吉县,以乡宁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绛县,以侯马市、翼城县、闻喜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平鲁县,以朔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天镇县,以阳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右玉县,以左云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岢岚县,以五寨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神池县,以五寨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灵石县,以介休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孝义县,以介休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平定县,以阳泉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永济县,以运城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高平县,以晋城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襄汾县,以侯马市、临汾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撤销忻定县,分别设立忻县、定襄县(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撤销霍汾县,分别设立霍县、汾西县(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撤销屯长县,分别设立屯留县、长子县(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撤销吕梁县,分别设立大宁县、永和县、隰县(国务院年7月9日批准)◎设立太原南城、北城、河西、晋源4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5月18日批准)◎设立太原市西山工矿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11月1日批准)◎山西省阳城县郭庄生产大队划归河南省济源县(国务院年11月7日批准)

◎设立新绛县,以侯马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3月7日批准)◎设立河津县,以稷山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3月7日批准)◎设立潞城县,以长治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城关镇(国务院年3月7日批准)◎设立长治县,由长治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长治市(国务院年3月7日批准)◎河北省阳原县的桥涧、板大寺、黑土坪、黑峪洞、周家洞沟五个村划归山西省广灵县(国务院年8月7日批准)

◎撤销榆次市,设立榆次县(国务院年3月16日批准)◎撤销侯马市,设立曲沃县(国务院年3月16日批准)◎撤销太原市晋源区、西山工矿区,合并设立郊区,以晋源区、西山工矿区及南城、北城、河西3区所辖农业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月18日批准)◎设立阳泉市站上区、荫营区(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年月18日批准)

4年

◎撤销大同市怀仁区,设立怀仁县(国务院4年10月31日批准)◎撤销大同市古城区,设立大同县(国务院4年10月31日批准)

9-4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5年

◎大同市的大同、怀仁县划归雁北专区(国务院5年7月14日批准)

6年

◎设立大同市郊区,以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年5月6日批准)

8年

◎8年3月0日组成山西省革命委员会

9年

◎阳泉市站上区、荫营区分别更名为城区、郊区(阳泉市革命委员会9年1月9日备案)

◎撤销晋南地区,分别设立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国务院年3月1日批准)◎省直辖的大同市由雁北地区代管(国务院年3月1日批准)◎省直辖的阳泉市由晋中地区代管(国务院年3月1日批准)◎撤销太原市郊区,分别设立南郊区、北郊区(国务院年3月1日批准)◎设立阳泉市矿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1月11日批准)◎撤销大同市口泉区,设立矿区,由大同市矿务局领导(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9月14日批准)◎撤销大同市郊区,分别设立南郊区、北郊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11月9日批准)

◎设立吕梁地区,辖忻县地区的兴县、岚县县和临汾地区的石楼县,晋中地区的孝义、文水、交城、汾阳、离石、中阳、临县7县,驻离石县(国务院年4月6日批准)◎设立方山县,以离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圪洞(国务院年4月6日批准)【注:实施中由离石、交城、临县的部分地区组成方山县,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4月14日晋革发56号文)◎设立交口县,以孝义、灵石、隰县、中阳4的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交口(国务院年4月6日批准)【注:实施中中阳县的刘家坪公社未划归交口县,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4月14日晋革发56号文)◎设立娄烦县,以静乐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4月6日批准)◎设立榆次市,以榆次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6月5日批准)◎设立侯马市,以曲沃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6月5日批准)◎设立临汾市,以临汾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年6月5日批准)◎设立古县,以安泽、浮山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古县镇(国务院年6月5日批准)◎设柳林县,以离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7月5日报告实施,国务院年10月5日正式批准)◎古县更名为岳阳县(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10月6日批准)◎岳阳县更名为古县(因全国不能有同名县)(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1月5日批准)◎大同县驻地由大同市市区迁至大同县西坪(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7月5日批准)◎榆次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长凝(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7月5日批准)◎大同市北郊区更名为新荣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7月5日批准)

◎大同市、阳泉市改由省直辖(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3月9日批准)◎吕梁地区的娄烦县划归太原市(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3月9日报告实施,国务院5年11月8日正式批准)◎撤销大同市新荣区,设立新荣县(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3月9日备案)◎撤销新荣县,设立大同市新荣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4月5日备案)◎长治县驻地由长治市市区迁至长治县韩店(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3月1日批准)

◎右玉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梁家油坊(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年10月9日批准)

5年

◎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市改由省直辖(中共山西省委5年7月9日批准)◎孝义县驻地由城关迁至新城(山西省革命委员会5年5月4日批准)◎榆次县驻地由长凝迁至榆次市(山西省革命委员会5年1月15日批准)◎设立长治市城区、郊区(山西省革命委员会5年1月30日批准)

9年

◎大同矿务局领导的大同市矿区改由大同市直辖(中共山西省委9年6月7日批准)

◎晋中地区的盂县、平定县划归阳泉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晋东南地区的长治、潞安县划归长治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忻县地区更名为忻州地区(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撤销榆次县,并入榆次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撤销临汾县,并入临汾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撤销运城县,设立运城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撤销晋城县,设立晋城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撤销忻县,设立忻州市(国务院年7月8日批准)

◎晋城市升为地级市。设立晋城市城区、郊区(国务院年4月30日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所属的沁水、阳城、高平、陵川4县划归晋城市;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9县划归长治市(国务院年4月30日批准)

◎撤销朔县、平鲁县,设立朔州市(地级)和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雁北地区的山阴县划归朔州市(国务院年3月4日批准)◎撤销古交工矿区,设立古交市(国务院年月4日批准)

5-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撤销霍县,设立霍州市(国务院年1月3日批准)

◎撤销孝义县,设立孝义市(民政部年月10日批复民行批[]1号)◎撤销介休县,设立介休市(民政部年月10日批复民行批[]13号)

3年

◎撤销高平县,设立高平市(民政部3年5月1日批复民行批[3]93号)◎撤销雁北地区。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左云、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7县划归大同市领导;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怀玉、右玉、应县3县划归朔州市领导(国务院3年6月5日批复国函[3]93号)◎撤销原平县,设立原平市(国务院3年6月17日批准)

4年

◎撤销永济县,设立永济市。(民政部4年1月1日批复民行批[4]4号)◎撤销河津县,设立河津市。(民政部4年1月1日批复民行批[4]5号)◎撤销潞城县,设立潞城市。(民政部4年4月6日批复民行批[4]61号)

6年

◎撤销离石县,设立离石市。(民政部6年4月9日批复民行批[6]8号)◎撤销晋城市郊区,设立泽州县,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民政部6年8月8日批复民行批[6]54号)◎撤销汾阳县,设立汾阳市。(民政部6年8月0日批复民行批[6]58号)

7年

◎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1)小店区辖原南城区的坞城、北营、双塔3个街道,原南郊区的亲贤、黄陵、小店、西温庄、刘家堡、北格6个乡镇及原南郊区小店镇昌盛西街。()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3)杏花岭区:辖原北城区的涧河、三桥、鼓楼、坝陵桥、大东关、职工新村、敦化坊、巨轮9个街道,原南郊区的杨家峪乡及原北郊区的中涧河、小返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4)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塞、迎新街、古城6个街道,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墕、柴村、马头水、阳曲8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5)万柏林区辖原河西区的万柏林、和平、千峰、兴华、下元、杜儿坪、南寒、白家庄、大虎沟、开城里、官地11个街道,原北郊区的西铭、化客头、王封、小井峪、东社(不含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5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西矿街。(6)晋源区辖原河西区的义井、罗城个街道,原南郊区的晋源、姚村、金胜4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晋源镇。(国务院7年5月8日批复国函[7]33号)

9年

◎(1)撤销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立地级晋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榆次区。()晋中市设立榆次区,以原县级榆次市的行政区域为榆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顺城街。(3)晋中市辖原晋中地区的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和新设立的榆次区。原晋中地区的介休市由山西省直辖。(国务院9年9月4日批准国函[9]14号)

-9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1)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忻州市设立忻府区,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3)忻州市辖原忻州地区的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宁武县、静乐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定襄县、岢岚县和新设立的忻府区。原忻州地区的原平市由山西省直辖。(国务院年6月14日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国务院年6月14日批准)◎(1)撤销临汾地区和县级临汾市,设立地级临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尧都区。()临汾市设立尧都区,以原县级临汾市的行政区域为尧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鼓楼东大街。(3)临汾市辖原临汾地区的汾西县、吉县、安泽县、大宁县、浮山县、古县、隰县、襄汾县、翼城县、永和县、乡宁县、曲沃县、洪洞县、蒲县和新设立的尧都区。原临汾地区的侯马市和霍州市由山西省直辖。(国务院年6月3日批准)

◎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国务院年10月3日批准国函[]11号):(1)撤销吕梁地区和县级离石市,设立地级吕梁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离石区永宁中路。()吕梁市设立离石区,以原离石市的行政区域为离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交通路。(3)吕梁市辖原吕梁地区的交城县、文水县、兴县、岚县、临县、方山县、中阳县、柳林县、交口县、石楼县和新设立的离石区,原吕梁地区的县级汾阳市和孝义市由省直辖。

至今年山西行政区划图▽

本文转载自







































治疗白癜风哪好
治好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wh/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