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简介NO1太原市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地理坐标东经°30′~°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33′。 太原市境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万(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人,流动人口万人。 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太原举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1],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30′~°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公里,南北纵约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2,米,最低点为米,平均海拔约米,市区坐落于海拔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 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气候特征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天,年均降水量毫米。 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 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天。年均降水量.4毫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矿产资源 截至年底,太原探明矿藏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 旅游 太原文物古迹有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庙、晋阳古城遗址以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 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森林公园3处。太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 晋剧被誉为山西的“省粹”,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青年宫、太原市文广中心等都常有传统的晋剧演出。 太原古城 太原城是中国历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王府、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太原城门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门的总称。 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俗称大南门和新南门。现仅存小北门一段。 太原八景 太原八景指太原旧时的八个景观,也称“古晋阳八景”。这八景是:汾河晚渡、烈石寒泉、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 地标街景 山西国际会议中心(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位于迎泽区迎泽大街中段,地处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地下三层,地面以上由一幢47层塔楼及4层裙房组成,塔楼总高度米。 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框架梁-钢筋混凝土筒体剪力墙组成的混合结构形式。建筑总用地平方米,建筑总规模约19.16万平方米。 山西国际贸易中心位于杏花岭区府西街中段,由两栋41层的主楼、一栋19层的附楼及5层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是一处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商城、酒店式公寓、证券营业大厅、会展中心为一体的5A级智能化建筑。 美食 表有清和元头脑、羊杂割、过油肉、五寨烩菜、杨记灌肠、面皮、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孟封饼、醪糟、小米粥、老豆腐、认一力清真蒸饺、老鼠窟元宵、鱼羊包、徐沟灌肠等。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汉代,凡面制的食品统称为“饼”。山西人被称为“老西儿”由来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边以外,这个名字里还有醋味。古时候,“醋”被称为“醯”,醯与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儿”的称谓。山西人爱吃醋,面食离不开醋,炒菜、做汤处处离不了醋。 太原的面食有拉面、削面、拨面、擀面、揪片、剔尖、焖面、栲栳佬、拨鱼、猫耳朵、擦搁斗、沾片子、饸捞等。制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料理工艺上,又可分为蒸制、煮制、烹制。浇头卤料精细考究,“醋调和”与“浇两样”最具特色。 国际交流 太原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政府、民间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友好往来活跃。太原市与11个国家的14个大城市有友好往来关系。 国际会展 太原市是中国十大创新会展城市。随着太原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和国际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会展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传统节日 添仓节 添仓节又称“天仓节”,其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农历正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的时间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说),即清明前两天。至今,太原南郊区群众仍有称寒食为“一百五”者。民间传说,这一天为“龙忌”之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 传说晋文公重耳在这一天焚烧绵山,烧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绵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区流传很广。其实,寒食的起源并非始于介子推,而是始于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节 寒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亦称“送寒衣”,意谓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时家人用五色纸(常用黄、蓝、绿、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服,中间夹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间艺术 太原民间艺术有晋剧、太原莲花落,太原锣鼓、清徐背铁棍、剪纸、架火、社火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zx/8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指尖头条1大同市近期重点整治9类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