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就爱吃山西饭

(文章原载于

LPS旅行,经作者授权给老家发布)

地域特点造就了饮食文化牛羊肉、面永远是山西人餐桌上的主角。味道非酸即辣,不能嘲笑他们菜品单一、口味单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原气候,天寒地冬,缺水少肥,绿叶蔬菜稀缺,副食品贫乏,南方的煎熘炒酿、蒸焗溻滑在这里都找不着调,煮和炖就成了烹调的主旋律。人的精力就十分,辅食少了,琢磨的功夫少了,琢磨主食花样的功夫就多了。

“大凡贫穷的地方,主食大多会演变成菜肴”就是真实写照,小麦、小米、高粱、玉米等杂粮在南方人眼里原本都是一个个顶饥饱腹的汉子,然而到了这里转身就成了不烂子、炒小米、栲姥姥……等菜肴里的青衣花旦。过去无法想象醋是一个地方人的食之魂,笑话火车进了娘子关跑到山西,一边跑,一边发出“吃醋,吃醋”的声音。

到了那里才明白鸡为何要啄沙?鹿为何在河边吃土?山西人为什么要吃醋?一切都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如果你不食醋试试,那里的盐碱水立马让你人体的PH值失去平衡,功能代谢紊乱,医院滴干活。

本土本味,不失本心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不要轻易嘲笑当地习俗,不要矫情地挑三拣四,要知道存在即为合理。

本土美食和调味既然流传了千年,肯定是饱受历练而留存下来,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站在欣赏的角度去品尝、去寻味,从而获取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人忧虑的倒是本土美食,为了追逐南方味,菜单上本土“硬菜”多成了南方菜。

夹筷略尝,活脱脱一出“东施效颦”。甜不敦厚,咸深入骨,鲜度不足,酸度有余。一筷在口,常常是咽也不是,吐也不是,最后只好来个囫囵吞。在山西,手撕牛羊肉,大口喝醋,掰馍入口,端海碗沿碗边吸溜米汤,山药蛋派的饮食方式,挖煤工这样,窑洞里的婆姨这样,阎锡山这样,即使是现代的李彦宏也是这样,少年时期养成的胃就是他们的生命密码。作为一个外地人,假模真样地学上一把,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本土文化只有保持本味才会得以尊重和喜爱,如果样样都天下大一统,我们像乌龟一样缩在家里即可。

写到这,又想起大哥熬的那锅黄澄澄、香喷喷、热腾腾的米汤……

扫描









































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w/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