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史话崛围山下有窦祠孔子回车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五——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距市区约25公里,在汾河峡谷左侧,北靠二龙山,右傍烈石寒泉,左临赵戴文祠,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以及民间百姓的祈雨场所。窦大夫祠创建年代不详,但唐代诗人李频在《游烈石》词中写到“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从这两句诗来看,窦大夫祠应为唐以前即有,现存建筑为元代风格。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碑文上记载:窦大夫祠原建于汾水河畔。“宋元丰八年(年)六月,窦大夫祠为汾水所淹,遂易今址。蒙古世祖至元四年(年)于原址重建,明清续修”。 窦犨(?--年),字鸣犊,是春秋时期与孔子齐名的贤士,为晋国大夫,其封地在今太原的西北古城村。窦犨生前因兴修水利有功于民,后因推崇孔子的政治主张被赵简子所杀。后人在烈石山筑祠纪念他,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汾河大涨,祠院被淹,遂北移重建。此后“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因此,宋大观元年(年)宋徽、北宋的第八位皇帝赵佶,追封窦犨为英济侯,“英济之名,盖取生而英灵、死而济物故也”故窦祠也叫英济祠。此后,“英济侯祠”成为窦大夫祠的别名。 窦祠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献亭、山门殿都是元代至正三年(年)重建。窦祠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共有30多间殿堂。中轴线上依次布列为乐台、山门殿、献殿和大殿,两侧配东西耳房、厢房及钟鼓楼等。其中琉璃团龙山门、方形藻井式献亭、五间悬山式正殿都是元代遗物,部分保留宋金风格。 乐楼即戏台,为明代建筑,位于窦祠山门外,与山门相对,是专门为窦犨唱戏所建。山门殿从外观看,由两根粗大的原木柱支撑,给人感觉像是殿阔宽三间,实为殿阔五间,即“明三暗五”之景。 进入祠院,迎面是献殿,献殿也是“明三暗五”,殿内供奉窦鸣犊坐塑像一尊。大夫像美髯长须,风度翩翩。(这一段都删掉左有梧桐木,俗传手摸可除百病,现仍光滑溜圆,光可鉴人)。在窦犨塑像的左侧,立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据说当年窦犨就是在这棵梧桐树下自刎身亡的。树干锃光发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以求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树便被人摸得光彩照人,被称为“神龛梧桐”。殿内设八卦斗拱藻井,藻井下层设有神龛,整个藻井制作考究,造型华美,是元代不可多得的木作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窦祠的西、北毗连烈石口,东临上兰村,汾河之水由窦祠西边的西山脚下向南而流,历代每逢大旱,均在此举行祭祀及祈雨活动。整个祠院与周围环境相融构成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选址及生态环境典型实物资料。窦大夫祠也是古代农业社会在宗教意识形态中的折射反映。中世纪以来,对水的渴求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强音,窦大夫祠因屡有应验而成为“灵祠”。窦犨也以“英济侯”位列地方祀典,岁享祭祀。从祠内现存的多通感应碑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地方百姓对窦犨的信任和热爱之情。 在窦大夫祠山门殿西侧的鼓楼下有一眼窑洞,名为虹巢。明崇祯十年(年),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和医学家,著名的傅山先生就在这个小屋里读书写作,因为屋前有一株老杏树如虹,便起名为虹巢。傅山曾经写有诗篇《虹巢》二首,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窦祠左侧有附属建筑保宁寺和赵戴文公馆。赵戴文(—年),五台人,同盟会员,曾任国民党政府山西省主席、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主任委员,晚年信佛。公馆为三重院建筑,现存过厅、正厅、偏院等40余间房屋,后部辟有花园,园中有赵戴文墓。窦祠右侧有古阳曲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地下水喷涌而出,汇而成潭,冬温夏冷,故名“寒泉”。泉旁有小庙,刻“灵泉”二字,可惜泉水现已枯竭。 窦大夫祠建筑造型美观,结构精巧独特,巍峨壮观,祠中古树参天,红墙碧瓦,祠前可观赏烈石口汾水的旖旎(yini)风光,祠后是二龙山,山上清松翠柏,百花争艳,是登山锻炼的好去处。 曾经的窦大夫祠不仅有内八景之说,分别是:“鼓楼石柱”“神龛梧桐”“石洞出檐”“明三暗五”“香台砂座”“红马出祠”“二郎手印”“透明神碑”等八景。如今只留有“鼓楼石柱”“明三暗五”“神龛梧桐”“透明神碑”。而且还有外八景,分别是“烈石寒泉”“山腰佛龛”“烈石山口”“徽宗灵泉”“堰阁清浊”“汾河夕照”“戏台楹联”“西山石窟”。这些景观,大多已不复存在,幸存下来的也非昔日气象了。然而,几经保护的窦祠仍然是文化厚重、风景如画。 年以来,崛山围山景区规划建设迈开步伐,窦祠与多福寺、净因寺、土堂怪柏、二龙山、和汾河二库、柳林河、悬泉寺等景点形成崛山围山风景区。景区内人文、地文景观资源丰富,是集自然、历史、寺庙、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与此同时,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崛山围山景区建设和管理办法》,窦大夫祠被列入景区,写入管理办法中,得到了有力保护。年,景区正式批准为山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内外、省内外游客不断,省城市民更是日益增多。窦大夫祠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多得的参观、游览和休憩(qi)的一处文物旅游胜地。 过窦鸣犊大夫祠 杨基 生死齐君有舜华,西来尼父竞同车。 荒祠人去槐阴静,一院南风芍药花。 杨基(—年),字孟载,号眉庵,吴中(今江苏苏州)人。曾任荥阳知县,山西按察使。有《眉庵集》《论鉴》。 烈石挽窦鸣犊 于谦 列国难逢世主贤,孤忠非命亦堪怜。 临河不返宜尼撒,未必声名万古传。 于谦(-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曾任山西道御史。兵部右侍郎、大理寺少卿。有《于忠肃集》。烈石寒泉 张颐 丹崖列处清泉吐,滟滟波光泄汾浒。 缨应不羡沧浪,饮犊何须念巢夫。 溉我民田万顷馀,秋来场圃皆山储。 不似西湖湖畔水,为日岁岁浇芙蕖(fuqu)。 张颐(?—年),山西太原人,字养正。天顺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升修撰。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谄事汪直,升工部右侍郎。成化中被劾致仕。虹巢 傅山 虹七不盈丈,卧看西山村。 云起雨随响,松停涛细闻。 书尘一再拂,情到偶成文。 开士多征字,新茶能见分。 傅山,(--年),山西太原人,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访窦大夫祠 郭沫若 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 古祠今为用,遗像尚崔巍。 烈石寒泉洁,危崖峭壁裁。 澄清汾水日,一镜巉(chan)中开。 郭沫若(-年),四川省乐山市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等。,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游窦大夫祠 牛永维 一道寒泉冲岁月,千年老树忆沧桑。 大夫心为开渠累,皇帝手因留墨忙。 烈石祠中悲烈士,无梁殿里话无良。 闻知鸣犊西天去,孔子回车别晋阳。 牛永维,年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有合集《拾萃集》《笔友网诗词精选》《寒友诗词集》 原创作者:碧涧流泉 来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即可阅读): 罗清宇向全市政法队伍讲党课时间定了!山西师范大学整体搬迁进入冲刺阶段!新建太原东站,实现从太原1个半小时到北京编辑/刘前举报- 举报邮箱:tygdsjt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w/11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乡村童年记忆山西农村小时候的回忆,童
- 下一篇文章: 文旅项目策划从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