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来山西,吃碗地道的山西面食,肯定是少不了的。在巧手的演变下,山西面食呈现出花样多、味道美的独特地方特色。

  

A 刀削面:“砍”出来的传奇

  说到山西面食,刀削面可谓名扬海内外,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柔中有硬、软中有韧,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听老人们讲,关于刀削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面、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这样,这种面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才演变成了现在的刀削面。

  刀削面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想做出好吃的刀削面,首先,和面是关键。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很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醒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其次,揉面的功夫也很关键,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最后,是刀的功夫,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工。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如果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是饱了眼福。

  据记载,年山西财贸系统在太原技术比武时,饮食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削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的湿面团,看得现场的人是眼花缭乱。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如果您不信,不妨到这次山西品牌中华行的活动现场去看看,感受一下山西面艺大师们带来的面艺绝活吧!

  B 剔尖:“拨”出来的经典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是流行于晋中一带的传统经典面食,简单说就是“用筷子拨出的面条。”做法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于消化,配上小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也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白面可剔,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可剔,杂粮面也可剔,红面也可以剔(也称剔拨股)。

  山西人做剔尖,还会使用不同的剔面工具,如用木匙、竹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等,做出来的剔尖都各具特色。

  关于剔尖也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天旱三年,颗粒不收,于是皇上李世民下旨百姓向绵山求雨,果然大雨倾盆而下,救活了庄稼。为此李世民特带领满朝文武赴介休绵山朝圣,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叔妹世姑。岂料世姑到达绵山后即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一日,她为一老婆婆做饭,但她自幼生长在皇宫,哪会做饭呢?所以和面时,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终久和成了稀面,实在无法下锅。于是顺手拿了一只筷子向锅里拨面,但是怎么拨也拨不断,结果便拨成了长面。老婆婆吃饭时,顺口问了一声:“孩子,这叫什么?”可是世姑却因心慌将“这”字误听为“你”字,此时她已身入空门,不愿再说真名,只好将乳名说了出来:“叫八姑”。

  从此,介休便有了“八姑”这种面食。做“八姑”时先以面、温水5∶3的比例和好面,然后不断加水,不断搋面,直至水面适中后,再用湿布盖在面上,约醒放半小时置于碗内或盘中,下锅的时候左手端碗,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沿碗边向沸锅中拨出,煮好后捞出,浇上浇头即可。

  

  C 拉面:龙须拉面丝般纤细

  拉面,在山西家常的叫法是拉条子。“好吃不过拉面!”的说法也在山西民间广为流传。据说拉面就是拉拉扯扯而成,牵牵连连的意思,亲戚来了,尤其是女婿上门,一般都吃拉面。男女双方说对象,男方第一次上门,女方如果同意就吃拉面,表示拉拉扯扯,愿意建立关系,如果不同意,就很随便了,吃揪片啊什么的,对方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山西人做的拉面,里面不加油、不加盐、不加碱、不加任何易于帮助抻拉的东西。所以,山西拉面味道纯正,口感筋道柔软,绝对是纯天然环保的绿色面条。拉面也有很多种,其中“龙须拉面”更是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驰名中外。“龙须拉面”原来是宫廷的一种食品,后来传到民间,也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据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的一位面点老师介绍说,传说“龙须”是古代皇帝的赐名,可能因为这种拉面细如须发、不绝如缕的原因。由于抻面姿势优美,面条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入口香软可口,故而得此名。在山西,人们寿诞生辰、聚友团圆时,常常要吃这种面,以示长寿和喜庆。龙须面配料精细,制作讲究,制作方法过去曾被认为是绝招,秘而不传。

  关于龙须拉面的做法,首先面团被和匀后,抻开,卷起,再抻开,再卷起,如此数扣之后,再将拉好的面放在撒满面粉的几案上抖开,而后两手像搭毛线般地将面抻开并抖动着。整个景象就如瀑布哗哗泻下一般,蔚为壮观。片刻之后走上前去,看到拉好的面已如丝般纤细,最细的可达头发粗细。如果您是第一次看到,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原来,面食也可以做出如此神奇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关于山西的面食,除了种类多、花样多外,山西人还有由来已久的喝汤饭习惯。至今邻里相见,开口先问“喝了没有?”如果你有机会来山西做客,酒足饭饱之后,勤快的主人一定会给你盛来一碗面汤,请你也来享受一下“原汤化原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w/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