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滨州无棣籍报业前辈、山西太原日报原总

转自天南地北滨州人

光阴似箭,无棣乡贤、太原日报原总编辑、知名高级新闻专家邢建堂离开我们9个年头了。作为一名老基层党史研究者,由于工作关糸,曾多次与他面见交流和书信来往,在征集党史资料的同时,亲情聆听了他的教诲;亲身领悟了他的渊博学识;亲切感受了他的情感内涵。写这篇追忆文章,是我早有的想法,前不久,我与他家人联系了几次,请他的女儿邢晓梅帮助提供了有关基础材料。值此邢建堂逝世9周年之际,写篇缅怀文章,以资纪念。追思是为了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继往开来。我们由衷地为无棣县一中在六十年代初走出去的这位高才生和高级新闻专家而自豪,更为他的做人准则、人格魅力和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而崇尊。

“他勤奋好学,受人敬重;他善于思考,衷情新闻;他情系桑梓,心念家乡……他是位矢志报业的‘泰山之子’!”惊闻中国人民大学同学邢建堂因病离世,曾在天津市委工作的高素梅哽咽着从心底里喊出这些话。

在邢建堂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大学同学、以采写邓小平南巡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引发强烈反响、时任《香港商报》总编辑的陈锡添专程前来探望;

他去世后,《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和同学们联名发来唁电,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痛悼“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学,太原日报社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新闻界失去了一位好战士”;

中共无棣县委、县人民政府,曾任无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商玉明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对他为家乡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肯定……

从无棣走出去的邢建堂,曾连续17年任太原日报社总编辑,是太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他以深厚的学养、无穷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年,21岁的邢建堂从无棣一中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在当时成为无棣县的一大新闻。

在人大新闻系66届同学的眼中,来自山东农村的邢建堂清瘦腼腆,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执著和朝气。他怀揣理想,勤奋学习,很快便成为班里的佼佼者。他很善于团结和帮助同学,从入学起,便一直担任年级学生干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最为人大同学乐道的是,邢建堂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大学期间他潜心研究哲学和文艺理论,发表了不少论文,让同学们既羡慕又佩服,戏称他为班里的“黑格尔”。

其实,为人淳朴正直、做事认真严谨,是他一生的做人原则。正是基于这两点特质,使得他在新闻道路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年11月起直至退休,他一直担任太原日报社总编辑,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报社事业的发展上,在报社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他都能带领领导班子及时拿出周详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翻开太原日报社的历史,邢建堂主政17年走过的道路,无疑是最光彩、最辉煌的一页,他在任期间,太原日报社各项事业年年有新举措、岁岁有新变化,其成绩令同行刮目相看:

报纸版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年4月1日,《太原日报》由4开4版改为对开4版;年3月1日,《太原晚报》复刊;年1月1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同时扩为8版。当时,省会城市中由日报派生出晚报的情况不多,太原日报社此举又走到了全国前列。

实现了印刷技术革命——年,报纸全部胶印;年,报纸激光照排,实现了“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印刷技术革命;年,彩印报纸成功。这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均属“先行”。

实现了报纸自办发行——年,太原日报社在全国报界率先实现了自建队伍、自成体系的自办发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改革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的最前列,多次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的表彰,全国各地兄弟报社纷纷前去学习取经。

实现了经济独立——年,太原日报社与市财政完全脱钩,这标志着太原日报社真正成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照章纳税的单位。这一重大举措也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年到年的15年间,太原日报社自建7栋、购买3栋职工宿舍楼,基本解决了全社职工的住房问题。年1月8日,地下2层、地上27层的省城首座网络智能化大厦——太原日报社新闻大厦落成。年起,太原日报社连续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太原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予模范单位、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这些骄人的成绩,无不折射出邢建堂这只新闻“领头雁”的能力和魄力,浸注了他的汗水和心血。

有人说,每位成功者背后都屹立着一个成功的人格。这话一点也不假。在一家报社连续担任总编17年,这在全国也很鲜见。这与他执着学问、严谨细致、善于学习、谦虚谨慎、为人平和、淡泊名利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质不无关系。

多年来,他是报社上上下下公认的一位廉洁自律、纯粹的文化人。作为一家新闻单位的法人代表,每年经手的资金会有几千万,用不着暗示,更不需要索取,时时会有人找上门来硬向他“表示”。拒绝别人的“好意”,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自己稍有放松,就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但邢建堂却常在河边走,没有湿了鞋,没有做金钱的俘虏。因此,更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他最看重的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新闻事业,在这块阵地上他甘于寂寞,甘愿只为他人做嫁衣。年退休后,虽然社会活动很多,但他一直在默默关心着太原日报社的事业。直至在临终前的病床上,他的老朋友、老同事和在任的领导同志前来看望他时,只要一谈起报社的事情,他就来了精神,似乎病魔也远离他而去。

年,在人大的同学聚会册中,邢建堂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这样写道:“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完全自主地让我重新作一次选择,我会仍然选择新闻工作,选择到基层从事新闻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与祖国同命运,同百姓共呼吸。这是我40年来从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人生感悟。”

少年离家,多年来,故乡无时无刻不在他心头萦绕。捐书、捐款打井……每当家乡有事,他总是义不容辞、竭尽全力。退体之后的年9月,他应邀访问了思念已久的故乡。信阳镇李楼村、百亩冬枣林、城关荷花畔大觉寺……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他欣喜驻足,留连忘返。回到太原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写下了随笔《枣乡行》。

年8月26日,在邢建堂去世三周年之际,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专门为他召开了追思会,通过追思,再现了他那颗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的赤子之心;通过追思,继承他的优良传统,传承他的办报理念,弘扬他的人格魅力。如此高规格,在太原日报社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这位新闻人的缅怀与敬重。

追思会上,太原市级老领导黄征对邢建堂如此评价:邢建堂同志是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廉洁奉公的好干部;邢建堂同志是有才有德、有胆有识、有作有为的好干部;邢建堂同志是对太原市新闻战线特别是对太原日报社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好干部。

山西省文联原主席梁枫在发言中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生前官高权重,却业绩平平,在位时,就像黑板上的粉笔字,非常夺目耀眼,一旦退下来,黑板上的字就擦了,什么也没留下;另一种人,不求名利,只知埋头工作,业绩卓著,人品高尚,生前就像刻在石碑上的字,并不夺目,死后,石碑上的字都永远擦不掉,永存不朽。邢建堂的一生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字,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永远怀念、永远崇敬。

他去世后,送别仪式上的一副挽联“矢志报业垂高洁风范,立碑众口铸魅力人格”及墓碑上镌刻的“生于春,逝于秋,写就新闻春秋;爱其名,重其节,赢得好人名节”,真实而准确地概括了他的一生。而他的人大同学从心底悲呼而出的:“他是‘泰山之子’!”更道出了人们对他巨大人格魅力的赞许与肯定。

相关链接

新闻人邢建堂

邢建堂(.2—.8),无棣县柳堡镇郭义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年调入太原日报社做编辑、记者工作,年任副总编辑,年任总编辑。还曾任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和太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在办报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针对采编业务中的实际问题,撰写了大量新闻论文,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学诸方面,代表作品有《对几个有争议的新闻理论问题的哲学思考》《妥善处理和正确把握新闻事业同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报纸宣传要坚持效益标准》《就稿说理五十题》《先秦新闻传播活动拾零》等,出版有新闻专著《长短集》《闻道录》及《文心雕龙全译》(与人合作)等。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西省宣传思想工作标兵,年被聘为“太原市科教兴市特聘专家”,并荣获全国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事迹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报界名人》、《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骄子》等。

年主持市记协日常工作以后,他带领记协举办各种有益新闻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二十多项,如庆祝记者节开展系列活动、为太原千名记者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立记协网站、成立老新闻工作者联谊会和女新闻工作者联谊会等,受到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欢迎。先后为省市新闻工作者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新闻基本原理、报纸编辑和新闻写作课等课程。担任山西省及太原市报刊审读员期间,先后审读了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等十几种报刊,写出审读报告和论文70余篇,约15万字,其中有30余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s/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