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P务实山西洪洞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修
广胜寺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广胜寺历史优势,流传着众多传说与典故,包含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其中,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身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被誉为稀世珍宝的《赵城金藏》是我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主要保存于水神庙的主体建筑——明应王殿内,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目前有近平方米的壁画保存完好,色泽艳丽、内容丰富,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本项目总规划面积公顷,是依托千年禅寺核心景点及优质自然资源,以修复性开发建设为契机打造的一处集宗教、文化、地质景观于一体的寺院文化旅游项目。其中,一期“入口片区”和二期“广胜禅修”两大区块是整个项目的建设重点,分别围绕景区主轴以及下寺、霍泉等内容展开设计。入口片区为此次核心设计建设内容。 入口片区面积38.89公顷,位于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的南部,基本为整体新建区块。 2.1空间结构布局 作为整个景区的入口门户,承载有游客集散、交通换乘、休闲娱乐、配套商服等功能。历经数次和甲方、和规划专业的沟通对接与思想碰撞,从主题意向到空间形态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保留了上版修规中两条空间轴线的概念,并结合已建成的景区大门(牌楼)和山门,加之上寺、下寺核心景点的强烈导向,形成“两轴连上下,一核聚佛缘”、“九曲串多点,三门分多进”的空间结构。两轴——两条重要游览路线,分别通往上寺、下寺。主轴线实体部分长约m,从入口开始按空间序列依次为:集散广场-阙楼古韵-经藏景墙-铭文水景-跑马双廊-集散广场-水漾楼影-景区大门-中轴景观-5D展厅-莲台叠水-曲水流觞-广胜山门,再由二期的“飞天栈桥”联系上寺和飞虹塔。各空间竭力表现广胜寺的经文典故之盛,如铭文水景以卷轴水景形式呈现《赵成经藏》长文,5D展厅入口的下沉通道和佛龛、壁画等强化了空间氛围;各建筑与亭廊构筑物也与景区大门风格相统一,集中展现汉唐建筑的沉稳大气之风。▲滑动查看 重要节点的直线距离取与佛教相关的数字“3”、“9”为模数,赋予空间节奏以精神意蕴。 次轴线以南涧河为起点,依次经转运七轮、九曲文苑、山体护坡(非遗展示塑像群)、广胜山门,再由二期的景观步道连接霍泉与下寺。 ▲滑动查看 两条轴线以广胜山门为交点,入山门,即正式从城市界面进入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游览方式由连续的路径式转换为分散的景点式。 一核——由八宝地雕、5D展厅、莲台叠水、九曲文苑、转运七轮构成核心景观,集中设置佛教文化景观,渲染游览氛围。 ▲滑动查看 九曲——将“九曲”意向落到空间上,成为曲折变幻的步道及绿化景观,连接不同节点,也拉长游览线路,增加游客游览停留时间。三门——即三处最重要的空间转换节点,分别为景区入口阙门及广场、景区大门、广胜山门。竖向构筑物是视觉焦点,可成为拍照留影的对象,也是游览序列的空间界定。2.2交通流线梳理整体景区结构宏大,景观节点众多,各类交通流线的梳理和游览线路的组织至关重要。综合考虑现状地形(东面南涧河、西面市政主干道的制约及场地内部高差)、游人容量和游览方式等,新建2处地面综合停车场和2处入口辅助停车场;利用景区大门的地下空间设计下穿隧道,缓解旅游旺季的车流交汇问题;并结合电瓶车环线和游客中心位置设置上下车站点,满足跟团游、自驾游、步行出游等不同出行特征游客的需求。2.3配套服务设施与竖向设计此外,结合投资方与经营管理方的诉求,设计综合游客服务中心、电瓶车站点、庙会香街、酒店、文化互动体验区等能增加营收的配套服务内容与游览项目;结合现状场地内的两座小土丘进行地形整理,形成宝伞舞秀、鱼形地景等具有抽象佛教教义的大地景观。历史遗存一经破坏便再难复原。过去一个世纪,有多少珍贵的历史遗存因过渡开发建设或不当修复而灭失、损毁。 期望本项目在后续的设计开发建设过程中,能够秉持初心,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更好向世人展示“国之瑰宝”而服务。 -END-规划研究丨工程设计丨EPC丨项目运营 以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浙大规划院版权,转载请联系 〓用心铸就规划,蓝图诠释梦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s/13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旅游景点山西middot永祚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