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纪实宁屯业走进军营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47.html 编发 拂晓哨位(ID:fxsw) 作者 宁屯业 年底,我正式接到《入伍通知书》,并根据安排到县武装部领回了新兵被装。尔后,开始访亲串友,做到部队前的准备工作。 一年1月4日,陆军第21军62师陕西关中地区的新兵开始起运。 这一天,天还没有大亮,我就从家里出发到公社。全社新兵统一乘坐一辆敞篷卡车,到县城一个叫“群众堂”的地方集结。 在那里,以公社为单位,组织新兵开会,练习打背包。午饭以后,在县体育场,县人武部和接兵部队联合召开新兵交接大会。 交接大会刚结束,彬县新兵已经抵达乾县体育场,与乾县新兵一起,组成新兵车队,浩浩荡荡,开赴咸阳。 在咸阳火车站,一列由十多节客车车厢组成的新兵军运专列,犹如一条绿色长龙,早早停靠在咸阳火车站第一站台上。在接兵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没有进候车室,直接从车站西侧一个小门进站上车。 登车完毕,随着一声长鸣,军运专列徐徐起动,沿着陇海铁路,离开咸阳,向西驶去。 那个年月,新兵到部队,一般都坐的是棚车,俗称“闷罐子火车”。可是那一年,我们却很幸运,例外地坐上了由客车车厢组成的新兵军运专列。 当时,有不少新兵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乘坐火车。他们和我一样,都没有出过远门,对外边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 在马嵬火车站,新兵军运专列慢慢地停了下来。在这里,又有一支新兵队伍等候上车。据说,他们是62师在兴平县接的新兵。 在昏暗的灯光下,等候在这里的新兵,背着背包,带着行李,在接兵人员的带领下,有序登车。当他们上车以后,这支军运专列,又沿着陇海铁路,继续向西行驶。 一路上,军运专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运行十分缓慢。行驶了一夜,才过了宝鸡。 当时,宝(鸡)天(水)铁路还是单线,依山而行,绕水而过,弯弯转转,转转弯弯,隧道、桥梁特别多,新兵个个感到很好奇。 他们围坐一起,面朝窗外,聚精会神的数列车穿过了多少隧道,越过了多少桥梁,路过了多少火车站……。 第二天午饭时分,新兵军运专列到达甘肃天水火车站。 这时,有的新兵已经坐不住了,军运专列还没有停稳,他们就急着下车放风,有的还用部队发的面包在火车站换柿子吃。 过了天水以后,新兵开始整顿。批评随意下车放风、在车站用干粮换柿子、在行李架上睡觉等自由散漫作风。 到我们公社去接兵的干部王立元,在新兵会上,点名批评南上官大队新兵南建堂,让他在会上作检查,认识自己的错误,发动大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碰巧的是,两年以后,在全公社入伍的48人当中,他服役期未满,就第一个复员回家了。 作风纪律整顿以后,由一连五班长、代理接兵排长钱德强教唱军歌——《走向打靶场》。从此,新兵军运专列依照部队要求进行管理,车内秩序渐渐井然。 第二天晚饭前,新兵军运专列到达甘肃陇西火车站。在这里,新兵统一下车,在兵站用餐。这是新兵铁路输送以后,下车吃的第一顿饭。主食馒头,副食回锅肉炒白菜和豆腐粉条。新兵个个狼吞虎咽,吃得很香。 新兵军运专列驶出陇西火车站以后,接兵干部王立元,把我带到一节车厢乘务员室,让我在那里抄写《新兵花名册》。 这时,我才知道我们这趟新兵军运专列上,坐的是来自咸阳专区当时所辖的咸阳、乾县、彬县、兴平等县市的新兵,才知道我们这批新兵要去的地方是驻守在宁夏的陆军第21军62师。 第三天早上,新兵军运专列到达甘肃省会兰州。当时,兰州在我的印象里如同边关一般。因为小时候,听家里大人经常提起兰州。 那个时候,姑父在玉门油田工作,姑姑和祖母去那里路过兰州。据家里大人说,兰州很远,天气很冷。 我已经到了兰州,真可谓出远门了。那个年月,农村人很少出门,出省的机会就更少了。 在我们家族中,同辈人一共10多个人,我是第一个上高中,第一个当兵,也是第一个出远门的。因此,从我内心讲,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 路过兰州时,我并没有感觉到这里的天气特别冷,只觉得这里灰蒙蒙一片。后来才知道,当时兰州、重庆、沈阳,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在兰州,新兵军运专列换了车头,改变了行驶方向。火车沿着包(头)兰(州)铁路,一路向宁夏方向行驶。 这时,不少新兵感到,新兵军运专列好像调了个头似的,开始走起了回头路。大家感到很好奇。在火车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过了干塘,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成群结队的骆驼映入眼帘,铁道两旁的垄坎上用稻草打成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方框,听接兵干部说,那是用来防风固沙的。 这里是河西走廊的东头,铁路两旁的村庄,房顶上没有瓦,平坦得能赛跑,新兵个个感到很稀奇。这些情景,生长在关中道上的孩子,还是头一次见到。 新兵军运专列穿梭行驶在沙漠戈壁深处,顺着鱼鳞般的沙丘和光秃秃的戈壁,时而直驶,时而绕行,有时甚至绕过一个大弯,首尾相见,甚是壮观。新兵被这些景观所吸引,走一路,看一路,非但不知疲倦,反而倍感新鲜、好奇和开心。 新兵军运专列驶出甘肃,进入宁夏境内。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宁夏中卫,驻扎在该县迎水桥的步兵第团的新兵开始下车。在著名的枸杞产地宁夏中宁,驻扎在该县县城周围的62师师直和驻扎在鸣沙的步兵第团的新兵也下了车。 二年1月7日傍晚,新兵军运专列,经过三天三夜的运行,抵达宁夏青铜峡火车站。 在这里,驻扎在青铜峡的步兵第团新兵以及驻扎在吴忠金积方向的62师炮兵团的新兵全部下车。 下车以后,62师炮团新兵统一乘坐团里派来的军用卡车,一车车离开青铜峡火车站,消失在塞北的黑夜里。 团新兵除个别病号可以乘车外,其余全部背着背包和行李,徒步向驻地行军。 这时,天色已经黑尽,公路两旁漆黑一片。公路上几乎没有来往的车辆,只有新兵徒步行军的队伍,在公路上摸黑前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夜间行军,新兵到达青铜峡黄河铁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黄河铁桥,也是宁夏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 通过大桥时,新兵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欢腾雀跃。因为他们在家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河,且是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桥,且是横跨在黄河之上的铁桥。他们已经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劳,跟着队伍前行。 过桥以后,前方不远处,隐隐约约能看见房屋建筑和街道的轮廓。据接兵干部讲,那就是著名的青铜峡镇。 青铜峡镇因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是青铜峡工业重镇。青铜峡县的主要工矿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 过了青铜峡镇,沥青公路已经到了尽头,脚下已经是石子公路。在沥青公路与石子公路交界处,有一座军营,大家以为它就是团的营房。 然而,当新兵徒步行军的队伍经过这里时,丝毫没有放慢速度,也没有要进去的意思,而是沿着石子公路,继续前行。 “还有一二里路,就到团里了。”一个接兵干部淡不流焉地说道。 当时,他是出于一片好心,目的是为了提振大家精神,让新兵再坚持一下。可是,他的一片好心,却起了相反的作用。 原来,新兵从青铜峡火车站出发时,就有接兵人员讲:“下车以后,步行一二里路,就到营房了。”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还有一二里路? 新兵开始怀疑,感到接兵人员忽悠新兵。 新兵毕竟是新兵,还没进入营房呢!连个蛋子(部队有个习惯,老兵叫新兵为“新兵蛋子”,新兵叫老兵为“老兵油子”)都不是。他们非但不敢有想法,就是有想法,也没有办法。大家只能跟着队伍,继续前进。 拳头大小的卵石,被来来往往的汽车压下两道深深的车辙。新兵穿着毛皮鞋、背着背包和行李,带着几丝疑虑、拖着几份倦意,高一脚低一脚,行进在从青铜峡镇通往李桥(团驻地)的石子公路上。 大约晚上10点钟左右,新兵队伍终于跨进了团里的营房大门。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新兵也逐步弄清了青铜峡火车站到团营房的实际距离是18里,号称20里路程。 三团是个步兵团,驻守在宁夏青铜峡镇附近。这里紧靠黄河,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天下黄河富宁夏”,说的就是包括这里在内的整个宁夏银南地区。 这里九曲黄河穿境而流,举世闻名的青铜峡黄河拦水大坝坐落其境,被誉为“塞上明珠”。 古时候宁夏九大引黄灌溉工程,著名的秦渠、汉渠、大清渠等都在这里。灌溉历史悠久,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到达营房以后,部队已经熄灯,只见营房中央一个若大的房子里,灯火依然通明,新兵被带了进去。 进入这间房子,映入眼帘的是,房子四周的墙壁上,画满了大大小小解放东北的军用地图。搭眼看上去,就知道它是部队批判林彪军事路线用的。 军队同学校、军队同农村完全不一样。当时,我们在学校、在农村也参加了批林批孔、批判林彪军事路线运动,但是,不管在学校还是农村,学习传达中共中央71号文件,批判林彪军事路线,老师和驻队干部,只能照本宣科,学生和社员群众如同听天书一般。 部队毕竟是军事单位,批判林彪军事路线,有其鲜明特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墙上一张张大小不同、比例各异的“形势图”、“作战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面对如此阴森的环境,我感到仿佛进入了异域,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身后直冒冷汗。 屋内一个个身着羊皮大衣、头戴驼绒帽子、脚穿毛皮鞋的军人,人人精神抖擞、威武帅气,如同《智取威虎山》电影里的杨子荣、少剑波一般。他们的存在,多少给这间屋子增添了一些“暖意”。 正在此时,只见一个身躯高大,黑黑的脸庞上长满了青春痘的年轻军官,急促的吹了两声哨子,操着南方普通话下达口令。 整座屋子里,鸦雀无声。这时,如果有一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到它的声响。 新兵按照他下达的口令,迅速前后左右拉大间距。他却旁若无人般地从队伍中间窜来窜去,显得那样的潇洒和威风。 他一会儿戳戳这个,一会儿拽拽那个,叫这个出列、让那个出队,新兵个个对他刮目相看,以为他是全团最大的官。他,就是团司令部军务股参谋黄锦荣。 黄参谋为团直分队“挑兵点将”以后,紧接着又重新下达口令,把剩下来的新兵,重新集中,一、二报数。单数去一营,双数去三营。我报的是双数,被分配到三营。 由于二营当时在华阴农场生产,二营的新兵,已经从乾县坐汽车直接去了华阴。因此,团里分兵,没有他们营的份儿。 作者简介: ▲宁屯业,男,陕西省乾县人,年10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5月入党,年12月至年7月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历任步兵连战士,营部卫生员、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负责人,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以副顶正)、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宁屯业作品集↓↓↓团3营赴华阴农场执行军农生产的那些事儿一名红军师老兵的青铜峡驻训往事那一年,我们奔赴南疆那年,团与团对调,归建61师宁屯业:回忆47年前我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宁屯业:重回白石沟宁屯业:我亲历的老山前沿阵地战斗生活宁屯业:我的新兵生活21军老战友集结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jy/13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铜峡屋面防水堵漏公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