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就像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教师绝对不是全能的。社会不该对这样一种普通的职业给予过多、过高、过重的要求,业内的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更应该思考职业的基准、边界。

张卓玉,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督学

教师绝对不是全能的

社会转型推动了教育转型,而教育转型必然带来教师职业的转型。

转型意味着变化,变化可能由两部分构成:减少些什么,增加些什么。本文先讨论减,后讨论加。

有关教师的标准很多很多。有些是政府的要求,有些是社会的期望,有些是教师自己的目标。总的印象是:标准过高了。有些是做不到的,有些是没必要做的。就像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教师绝对不是全能的。社会不该对这样一种普通的职业给予过多、过高、过重的要求,业内的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更应该思考职业的基准、边界。

基础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

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关于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提法很普遍,我希望它仅仅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良好愿望。如果真要把学者型教师作为培养教师和评价教师的标准,或者作为教师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问题就复杂了。我见过一所学校面试求职大学生的场面。在场老教师发问的多数是本学科很细、很小、近乎刁钻的知识性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生学科功底不扎实。我常听到老师们讲,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难住的场面太尴尬。于是就有了一桶水、长流水一类的说法。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一,要求教师做到词典式精准、百科全书式博学的意义何在?

教师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应该引导、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全面、精准上投入,还是在其他更为重要、更为基础的方面投入?

第二,一定要树立、确保教师全知全能的权威吗?

在网络、电视充分普及,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学生横向的、纵向的、国内的、国际的交流活动空前增加的现代社会,教师能做到不被学生的问题难住吗?学生的问题非要由教师解答吗?学习过程中频频出现教师答不出的、需要探讨、需要查找资料的现象是件坏事吗?

第三,要求、期望中小学教师成为学者、成为学科专家的目的是什么?有这样的必要吗?

教师应该成为教育专家,但不一定要成为学者或学科专家。优秀的学者不一定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即使是,也不一定能长期在中小学工作。黑格尔、杜威算是顶级学者吧?郁达夫、刘心武算是著名文人吧?他们都做过中小学教师。但他们都不是以优秀教师的形象而著称于世的。如果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真的出现了学者或有希望成为学者的人,就应该让他们去大学、研究院工作。

几年前,一位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在退休以后,怀着满腔热情,在一所中学开设选修课。最后因选课学生人数过少而退出中学。人们一般把这个尝试的失败归罪于应试制度。我看不完全是这样。基础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知识很渊博、学问做得很深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对教师知识和学术上的过分要求,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知识崇拜症。千百年来识字人稀少的状况形成了人们对知识的盲目崇拜,单一的纸笔测试招生政策为这种盲目崇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又强化了对教师全知全能的要求。现在到了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教师这种普通的职业,

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过多的道德责任

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敢认同这个称号,敢担当这份重担,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教师真正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有宗教文化传统的国家,牧师、神父一类的宗教领袖或神职人员也许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世俗社会里,有些人确实被公众称为精神领袖,或道德楷模,但他们会出现在各行各业,比如,作家,记者,科学家,医生或者教师。教师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职业;而恰恰要求这个普通职业的从业者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有些匪夷所思。工程师意味着设计、制造。有哪个行业有能力设计、制造人类灵魂呢?

日前读到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年复旦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杨校长讲道:“在复旦的历史上,宿舍秩序、同学的品行等是靠学生自治来解决的。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说老师的品行就一定比学生好,所以学生的自治可能更加重要。”我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人的品行与人的职业、年龄有必然的联系吗?成年人的品行一定好于青少年吗?老年人一定好于中年人吗?社会上哪种职业者的品行就一定是更好、最好的?谁能用证据说明,某个社会或某个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品行的好或不好,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们”所塑造的?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所有底线以上的要求,作为自励,怎么说都不过分。但是,作为一种行业要求,特别是来自行业以外的要求,就应该慎重提出,理性对待。而且,那些对教师的种种道德要求,诸如“身正为范”“蜡烛精神”等可以用在多种职业或角色上。

比如,政府官员,法官,医生,艺术家,甚至是家长。而且,对于一个良治的社会,或一种理性的文化来说,从普通人到社会舆论,在道德操守方面应该给予严格要求的,首先是那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享有更高社会地位、对社会风气更有影响力的职业或人群,如政府官员,企业家,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相比之下,教师这种普通的职业,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过多、过重、过高的道德责任。

相关文章

○深度

国家督学袁振国:校长和教师如何把最重要的工作做好?

○家庭教育

钱文忠:凭什么教师和家长要一味对孩子让步?

○深度

钱理群: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校长和教师可以开辟“第二教育”

○深度

周彬:校长和教师,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

○深度

周彬:中国教师和教育再跪下去,孩子们将会野蛮生长

校长派独家文章

○独家

卓立:敢为教育先,史家小学“后现代化”学校落地生根

○私享塾

校长的大智慧就是“简单”——全国30余校长共话职业困顿与突围

○独家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让教育走出“教狱”!

○独家

清华附中“学生节”:从创客培养到创新课程,等待每个学生“花开”

○独家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科学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

○独家·口述

清华附中王殿军: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为何与教育强国有差距?

来源:《构建教育新模式》

编辑:校长派

——————————————————

-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xishengzx.com/sxyw/10066.html